發布時間:2024-08-02 11:49 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一、事前績效評估范圍及評估主體
預算部門擬通過市級財政預算安排金額在500萬元及以上的新增和到期延續重大政策、項目,原則上結合項目預算評審、財政政策決策等工作開展事前績效評估。評估范圍主要包括:新設立、到期延續和因實施內容、實施對象與標準等發生重大調整的政策、項目。
市財政局根據預算管理需要,選擇部分500萬元及以上的新增和到期延續重大政策、項目,增資需求較大的政策和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
二、事前績效評估的主要內容
事前績效評估圍繞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方案可行性、籌資合規性等內容開展,重點回答“錢該不該花”“該不該花這么多”“該不該當前花”“該不該政府花”等問題。
1.立項必要性。主要評估立項依據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是否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要求,是否符合主管部門職能;是否具有迫切的現實需求和明確的服務對象;是否與其他政策和項目交叉重復;決策過程是否科學規范等。
2.投入經濟性。主要評估是否開展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是否有合理的公共服務標準,業務流程是否優化,成本結構是否與業務流程匹配;成本測算依據是否充分,測算標準是否合理、測算方法是否科學,投入成本與預期效益是否匹配;是否有若干成本效益比較方案或標桿比較方案,并分別計算每種方案的投入成本,通過方案之間的比較或績效基線比較,選擇最優方案;成本控制措施是否科學有效等。
3.績效目標合理性。主要評估是否有明確的績效目標;是否設置細化、量化的成本指標、預期產出和效果指標;績效目標與政策和項目是否高度相關;績效目標是否與支出范圍和規模對應匹配;是否具備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及可持續影響。
4.實施方案可行性。主要評估是否制定了實施方案,資金、技術、組織、制度和風險等方案實施要素是否健全和論證成熟;計劃進度是否合理可行;未來實施是否具備可持續的條件和環境保障等。
5.籌資合規性。主要評估是否具有公共性、屬于公共財政支持范圍,資金渠道是否明確、合法合規,籌資規模和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財政承受能力,財權與事權是否匹配等。
6.其他需要評估的內容。
三、事前績效評估方法
事前績效評估可根據政策和項目具體情況,按照簡便高效的原則,主要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標桿分析法,綜合運用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判法及其他評估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對政策和項目全部投入成本進行全面核算和預測,評估不同方案的投入成本和對應的產出和效益,選擇成本效益相對最優的支出方案,以實現投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為目標。
2.標桿分析法。將成本、產出和效益等關鍵績效指標,業務流程管理等項目內容開展國際、國內、行業和歷史等維度的比較,找到合理可行的標桿,明確績效基線,確定支出方案。
3.因素分析法。指通過全面統計影響績效目標實現和實施效果的內外因素,綜合分析內外因素對績效目標實現的影響程度。
4.公眾評判法。指通過專家評估、公眾問卷及抽樣調查等方式,對相關情況提供咨詢意見和結論支撐。
5.其他評估方法。
四、事前績效評估組織實施
預算部門按照“隨申報、隨評估、隨入庫”的原則開展本部門及所屬單位事前績效評估工作,擬由2025年預算安排的政策和項目須在“一上”前完成部門事前績效評估報送市財政局對口科室,由市財政局對口科室負責審核,對論證不充分、無法有效支撐評估結論的事前績效評估報告予以退回。
市財政局結合年度預算編審工作開展財政事前績效評估工作。
五、事前評估結果應用
事前績效評估結論分為“予以支持”“調整完善后予以支持”和“不予支持”三種。評估結論為“予以支持”的,納入部門項目庫管理;“調整完善后予以支持”的,經調整完善后納入部門項目庫管理;評估結論為“不予支持”的,不得納入部門項目庫管理。
預算部門開展的事前績效評估報告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要件,市財政局加強審核,并將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審核的重要參考。市財政局開展的事前績效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
五、相關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壓實責任。事前績效評估是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內容,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的有力舉措。各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事前績效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加強組織領導,壓實主體責任,確保取得實效。
2.績效導向,提質增效。事前績效評估要以績效為導向,突出成本管控要求,以立項必要性以及投入、產出和結果為評估重點,充分考慮財政可承受能力,科學運用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方法,全面測算成本,提出統籌兼顧成本投入和預期績效的最優方案。
3.嚴肅紀律,保證實效。各部門、單位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報送時間和質量要求報送事前評估報告。
附件:事前績效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