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10 11:32 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沅陵縣統計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茶產業作為傳統綠色環保產業,沅陵是茶葉大縣,其碣灘茶品牌價值超30億元,茶旅融合是沅陵縣“六大百億”產業之一。為加強茶葉產業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茶產業向良種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沅陵縣統計局對茶葉產業特別是茶文化融合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碣灘茶文化及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歷史底蘊深厚。碣灘茶,中國歷史文化名茶,產于湖南省沅陵縣碣灘村而得名。起于秦漢,興于唐宋,明清稱之為“辰州碣灘茶”。隨著物質和文化的交流,碣灘茶流傳到日本。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訪華期間,向周恩來總理提及碣灘茶。1985年日本政府代表團來湖南考察,通過鑒定和座談,正式將碣灘茶命名為“中日友好之茶”。1991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茶”,并載入了《中國名茶錄》。2010年碣灘茶在中國(上海)國際世博會獲綠茶類特別金獎,2011年碣灘茶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于2014年取得碣灘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5年碣灘茶榮獲米蘭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碣灘茶被評為“湖南十大名茶”并作為現代綠茶樣品已入藏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沅陵縣綠茶制作技藝(碣灘茶制作技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國家品牌價值評估中心評估,碣灘茶品牌價值為31.9億元。
(二)文化氛圍濃厚。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碣灘茶文化旅游節,2016年經專家審定授予沅陵縣“沅陵無射山——中國茶文化名山”,編寫了《沅陵碣灘·茶韻天香》《無射山在沅陵》兩本書,譜寫了《碣灘茶園》《故鄉的碣灘茶》兩首歌,拍攝了一部《大唐茶妃》微電影,制作了《沅陵碣灘茶》《懷化碣灘茶》兩個宣傳片,今年完成了縣茶葉協會的換屆、成立了茶文化研究會、創辦了《國茶湘味·碣灘》茶微刊,完成了《中國茶全書·懷化卷》編撰,正在組織編撰《碣灘茶志》《碣灘茶志少兒茶藝》。
(三)產業發展豐厚。2022年,全縣茶園面積達15.3萬畝,可采摘茶園面積11.5萬畝,基地規模位居全省第三位。年產量達1.1萬噸,綜合產值20多億元。現有茶葉企業(含種植合作社)12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茶葉初制加工廠69家,清潔化名優茶生產線68條,大宗茶自動化生產線9條,加工能力和加工裝備位于全省前列。全縣涉茶人口為12萬余人,帶動了脫貧戶5216戶、脫貧人口18357人,脫貧人口年均增收800元,成為了我縣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截至6月底,沅陵碣灘茶葉從懷化國際陸港出口東盟240噸,價值7000萬元,沅陵茶葉產業逐步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二、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瓶頸
茶文化軟實力在茶葉競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市場競爭已演變為文化競爭,沅陵縣在此方面發力不足,表現在:
(一)茶文化氛圍有痛點。過去,沅陵茶樓茶館,隨處可見,滿城茶煙飄香,文化氛圍濃郁。五強溪電站移民后,城市格局發生變化,茶文化氛圍也逐漸消失。現在,沅陵雖然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和“中國有機茶之鄉”等稱號,但縣城沒有一家名副其實的茶樓或茶館,與產茶大縣名頭嚴重不相符。
(二)茶文化史料有漏點。沅陵悠久的種茶歷史和厚重的茶文化資源,只是零星記載于古籍文獻或流傳于百姓的口頭傳說中,相關部門沒有進行專門的挖掘整理,沒有形成權威的碣灘茶文化史料,制約了碣灘茶文化軟實力的發揮。
(三)茶文化個性化有弱點。在茶文化展示中,突出茶文化的共性特征,忽略碣灘茶的個性特征,諸如產品推介、包裝設計、茶旅融合等方面,沒有把碣灘茶文化和沅陵百姓的生活習俗緊密結合,和沅陵的少數民族風情緊密結合,和沅陵的社會發展歷史緊密結合,沒有對人們最感興趣的個性化茶文化演繹升華,制約了碣灘茶品牌形象的持久提升。
(四)茶文化宣傳有囧點。沅陵人自身對碣灘茶的認知程度普遍不高。一是不清楚碣灘茶到底是綠茶、紅茶、黑茶還是白茶?哪一種茶才是代表性的碣灘茶;二是喝不起自己的碣灘茶;三是不知道哪里有茶喝;四是不知道哪里的才里買到正宗的碣灘茶。總之,宣傳還處在“孤芳自賞”階段,沒有平民大眾化,沒有依靠群眾“口口相傳”。
(五)茶旅融合有堵點。一是融合度不夠。全縣舉辦的7屆碣灘茶文化旅游節僅僅是當作一個展示性、參觀性的活動,缺乏文化性的宣傳,沒有把活動提升到一個推動沅陵旅游業發展的更高文化層次,削弱了茶文化旅游的市場競爭力,導致旅游缺乏較強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二是產品結構單一。我縣的茶文化旅游景點很少,觀光、喝茶為主,真正的采茶、炒茶、辯茶等參與性項目有限。三是缺乏精品線路。我縣茶園雖多,但沒有設計開發旅游線路,縣城里的辰投公司雖有茶文化博物館,也沒有實現其旅游價值。
三、加強茶文化及產業發展的工作建議
(一)加強品牌建設
1.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是加強保護和傳承。茶文化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要永續利用,就必須把品牌建設和保護放在首位,沅陵縣綠茶制作技藝(碣灘茶制作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要重視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建立制茶技能培訓示范基地,同時要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二是進行收集和挖掘。組織專門力量,到全縣各產茶地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研究,收集、搶救、挖掘碣灘茶歷史遺存、文史資料和實物,形成文字、視頻、音頻文獻資料,并整理建檔保存,在碣灘茶博物館集中展示。
2.規范好市場和工藝。政府出臺了《地理標志產品碣灘茶》和《地理標志產品碣灘茶生產技術規范》兩項省級地方標準,出臺《碣灘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碣灘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辦法》和《碣灘茶包裝管理暫行辦法》,要建立質量監督體系,提高茶企茶農的質量意識,實現碣灘茶的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為優秀品牌的建立奠定基礎。
3.展現好品牌形象。一是要打造品牌優勢。突出碣灘茶的品質,充分挖掘和弘揚“朝廷貢茶”這一悠久歷史文化,合理利用“中日友好茶”這一美譽,以“綠色、天然、貢品、國際交流紐帶”作為碣灘茶品牌建設的重點和亮點。二是要注重產品包裝。要充分考慮到沅陵的歷史人文特點,并結合本地地理風情,做出擁有沅陵特色的碣灘茶包裝設計,通過包裝講好碣灘茶故事,傳播沅陵歷史文化。
(二)加大宣傳力度
1.整合優勢資源宣傳。一是將碣灘茶文化宣傳由縣委縣政府主打,重點放在做好傳統媒體報紙、戶外廣告宣傳和新媒體宣傳。二是各部門對茶文化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與本部門的工作結合起來,主動創新,真抓實干。縣茶葉協會在辦好《國茶湘味·碣灘》茶微刊時,要鼓勵引導社會各界人士和在外沅陵籍人士,廣泛轉發,擴大傳播面,不斷提升碣灘茶的文化影響力。三是邀請年輕人喜愛的綜藝節目來沅作宣傳推廣,鼓勵抖音等直播帶貨等自媒體的宣傳。四是結合各類活動植入茶文化宣傳,建設標志性碣灘茶館、茶室或者喝茶巷弄。
2.突出品牌形象宣傳。一充分發揮茶葉協會專業評判引導作用,開展直播帶貨,推出主打產品,樹立權威品牌形象。切實推介好碣灘茶品牌。二是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辦法,適時適地舉辦品茶促銷活動或參加各種一線大城市博覽會等,全方位做好碣灘茶品牌的推介宣傳。
3.聚焦大眾消費宣傳。一是讓碣灘茶走進百姓家。定期組織品茶猜茶比賽活動,評選最美茶樹,最美采茶人,最美制茶人,最美包裝人等。同時開展以茶為主題的攝影、散文、詩詞朗誦等文藝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茶文化的宣傳中,讓碣灘茶走進尋常百姓家。二是從小處做大宣傳。建議在賓館、餐飲店、商場超市、停車場、群眾公共廣場免費推送碣灘茶水。大小會議用茶,指定碣灘茶品牌。三是開展全民懂茶愛茶活動,編輯碣灘茶科普知識和茶文化的小冊子,提高全民對碣灘茶與茶文化的認知度,使更多市民識茶、愛茶、飲茶,形成人人都是“代言人”的濃厚氛圍。
(三)加快茶旅融合
1.開展碣灘茶文化旅游節。繼續開展每年舉辦一屆“碣灘茶文化節”,突出舉辦碣灘名茶論壇,開展手工制茶比賽,進行制茶名師、十佳茶園、十佳茶企、口碑好茶等評選以及手工茶拍賣,向世界展示碣灘茶的文化魅力。
2.開展碣灘茶文化“三進”活動。一是進校園。樹立“茶為國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在全縣中小學校開設茶藝、茶知識、碣灘茶史等課程,使學生從小接受茶文化熏陶,掌握茶知識,熱愛碣灘茶。二是進機關。讓廣大機關工作人員感受到碣灘茶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傳統禮儀、道德、情操,體會到經受茶文化的熏陶所帶來的廉潔之清、和諧之樂、和睦之美,以此促進機關工作人員更好服務茶商、茶人、茶農。三是進社區。在社區組建茶藝表演隊,開展形式多樣的茶道茶藝的表演競賽活動,促進社區碣灘茶文化氛圍的形成。
3.打造茶旅精品。一是要確定一批茶旅游資源豐富的鄉鎮為茶旅游區域板塊,建設好板塊內的茶園生態系統,通過科學設計,制定出相應的精品茶旅游線路。二是結合歷史文化或奇山秀水的地理優勢,著力打造建設一些特色鮮明的茶景區茶景點,豐富茶區旅游新業態。三是要豐富茶旅項目。開展親子觀光游或者開發研學旅游產品,建設采茶制作體驗區,建立茶葉展示區,增設特色購物功能,設計相關的衍生產品。
4.編輯出版茶史文化讀本。支持扶持碣灘茶史文化研究,以文化鑄茶魂,以茶文化促進引領茶產業發展。深入挖掘研究無射山、碣灘貢茶園、辰龍關,以及馬底驛茶馬古道沿線的茶葉種植、經營歷史和民間用茶習俗,提煉整理出地域特色鮮明的沅陵茶故事。要組織出版《碣灘茶志》,以志書信史確定和鞏固碣灘茶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
5.培養和引進相關人才。一是培養一批專業的知茶、懂茶的茶文化傳播者。組建一支茶藝表演隊伍和一支茶文化宣傳隊伍。二是在全縣中小學校推廣學習具有沅陵碣灘茶藝特色的表演程式,可以作為初高中文藝特長生考試科目。三是建議從各大高等院校引進茶學、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政府作參謀、為茶農作指導、為品牌作策劃。
(四)擴大市場營銷
1.建設交易市場和風情街。一是建設一個檔次合適的茶葉交易批發市場,使沅陵成為湖南西南部乃至我國西南區的大型茶葉集散地。二是建設碣灘茶文化風情街。把“茶”與“街”、“茶”與“城”有機結合起來,以茶興城、以茶名城,通過打造標桿性、集成性、多元性的“碣灘茶文化風情街”,充分彰顯“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有機茶之鄉”辨識度。
2.做強銷售鏈。選擇最為合適的銷售渠道,降低對政府或公務消費渠道的依賴。自飲型茶葉要以小茶店、茶行或超市為主;中高端禮品茶要以品牌專賣店、商場專柜、品牌渠道商為主。支持茶企到傳統茶葉消費大城市設立專賣店或銷售窗口,鼓勵企業依托大型物流企業開拓市場,提升產品的市場基礎地位。
3.拓寬銷售渠道。統一開設碣灘茶網絡商城,通過《國茶湘味·碣灘》茶微刊引流,助力碣灘茶線上銷售。注冊抖音直播號,選聘專業人員,推進碣灘茶銷售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從傳統方式向電商方式的轉變,助力“互聯網+茶”飛速發展。
4.開發新型市場。一是要讓年輕群體成為碣灘茶消費新生力量。優化營銷推廣策略,培育年輕消費群體的茶葉消費市場,實現年輕群體從擁有飲茶意愿向養成飲茶習慣轉變。二是要優化茶產品的口感。不斷推出兼具健康美容抗氧化功能和良好口感的茶產品;三是要提升飲茶的便利性。要全面簡化泡茶流程,做到好茶輕松泡,要加大瓶裝茶飲料開發力度,實現即買即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