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20 12:58 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年,也是十八大以來的第一個“非凡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歷次會議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縣經濟各行業構、各部門經歷非凡十年取得輝煌的成就,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些成就的獲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縣委縣政府、全縣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斗的結果;這個時代的到來,更是我們全體統計系統干部職工奮進新征程建功立業的新時代!
一、溆浦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跨越發展
綜合實力飛速跨越
十年來,溆浦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以赴穩增長、強基礎,綜合實力持續躍升。202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00.32億元,較2012年增長94.2%,基本完成翻番。三大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44.83億元、54.56億元和100.93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86.7%、50.5%、250.4%。完成公共財政收入7.4億元,較2012年增長64.4%;全年各項稅收收入8.7億元,較2012增長78.6%。工業營業收入完成102.8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12.0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1.64倍和1.67倍;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6億元,較2012年增長220.4%。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15.9億元,貸款余額176.1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加212.1億元、130.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732元、15244元,比2012年增長73.5%、279.6%。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十年來,全縣創建省級特色農業產業園4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家、市級29家。評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油菜機械化技術推廣先進單位、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縣,大江口鎮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溆浦瑤茶”創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規模工業企業達到96家,較2012凈增了25家,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29.3億元,年均增長7.4%。產業開發區完成總投資60億元,入園企業62家,建成標準化廠房15萬平方米、園區道路5公里,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投入使用,技工貿收入達到38億元,上繳稅金突破1億元。雪峰山文旅、納納家居、煜江電子等10家企業進入全市重點上市企業后備庫,停產五年的湘維,通過紓困救企實現全面復工復產,湘維“活”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湘維重振復產作為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推進溆浦“興工強 縣”戰略的關鍵一招來抓,高位推進、抓實抓細,一系列復 廣措施隨之出臺并落地。今年4月1日,湘維正式開工復產。 開工復產以來,公司累計生產PVA系列產品15800噸,累計 銷售13950噸。年內計劃恢復5條PVA生產線,全年實現產 值8億元,實現利稅 1億元。發展市場主體3.4萬戶,“四上”商貿企業32家;電子商務企業達到110家,增長62家,完成交易額35億元,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先進縣。成功創建4A景區1個、3A景區4個,全年接待游客52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50億元。北斗溪鎮評為全省特色文旅小鎮,穿巖山村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城鄉建設加速提質
十年來溆浦縣城區面積由12.6平方公里擴展到17.2平方公里。新增靈翠山公園、辭海廣場等公共綠地97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由29.1%提高到35.4%。依法拆除“兩違” 建筑350棟。溆浦二橋改造、警予路改造、夏家溪舊城改造等項目順利完成;農貿市場提質擴容、自來水廠二期擴建、供水管網升級等項目竣工使用;屈原大道、迎賓西路、溆浦三橋相繼通車。小城鎮建設快速推進。低莊、龍潭、大江口等重點鎮市政建設有力推進,北斗溪、橋江、三江等鄉鎮風貌改造進展有序。思蒙鎮評為全國美麗宜居小鎮,龍潭鎮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鄉村設施更加完善。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7個,新建垃圾中轉站29座,縣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年底點火并網,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達85%。新改建公廁356座、農村無害化廁所19315座,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3個,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先進縣。完成防洪堤建設8處,小型水庫除險加固52座;新改建農村飲水工程436處,飲水安全率達100%。新建農村公路404公里,硬化2196公里,窄路加寬812公里,新改建橋梁111座,25戶(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暢率100%,評為全省“十三五”公路養護管理先進單位。
改革開放蹄疾步穩。
十年來,我縣全面深化改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成效明顯,縣政務服務大廳、鄉村綜合服務平臺、“互聯網+政務服務”五級聯網全面建成。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全面落實“園區事園區辦”,共向園區賦權446項,辦理涉企審批服務事項1705件。鄉鎮區劃調整、行政機構、國有林場、芹江電站等改革圓滿完成,城投公司市場化轉型穩步推進。殯葬改革等多項經驗被國家、省市推介。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面完成。對外開放大步向前。首家外資企業“坤捷物流”“破零”誕生,萬達廣場正式簽約落戶,外貿企業由1家增長到19家。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722萬美元,招商引資項目161個,到位資金139億元、外資1899萬美元,引進3類“500強”企業5家,評為全省商務工作先進單位。創新活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企業達34家、產值超20億元,增長2.4倍。培育科技中小企業72家,創建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3個。質量強縣穩步推進,11家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完成發明專利675件、授權66件。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在這十年里,2015年到2020年這五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里累計投入扶貧資金86億元,全縣累計脫貧38334戶134103人,13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實現了現行標準條件下全部脫貧。2020年2月,省人民政府批準溆浦縣脫貧摘帽。2020年7月,高質量通過國家普查,群眾“生產生活明顯改善率”99.99%。2020年11月,順利接受了省、市脫貧攻堅實地考核。全縣387個駐村工作隊、902名駐村幫扶干部、10725名結對幫扶責任人保持穩定,持續入戶走訪。脫貧攻堅主要政策保持不變,持續精準落實到戶到人,做到重視程度不減、投入力度不減、攻堅隊伍不撤、扶貧政策不變。全年沒有被國務院扶貧辦、省扶貧辦通報批評或約談。先后三年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榮獲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縣扶貧辦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二、發展經驗和啟示
十年波瀾壯闊、成果豐碩的發展歷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推動溆浦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百萬人民群眾,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凝聚起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溆浦的磅礴力量;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貫穿于發展全過程,全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堅持依法行政,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必須全力以赴推進興工強縣。加快產業轉型。全面開展硅砂資源勘探,完成硅砂礦權整合,推動硅產業提質升級。加快推進硅砂酸洗提純項目建成投產,啟動硅砂尾泥資源化利用項目,加快引進下游精深加工產業鏈。穩步推進龍潭片區石材礦權整合。推進圣人山風電二期、江口風電場項目建設,加大光伏儲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力度。強化創新驅動。開展省級創新型縣創建,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加大科技創新獎勵力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創建國家級、省級以上研發及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積極申報“溆浦白絲糯”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大力招商引資。立足溆浦產業發展要求,堅持“大招商、招大商”,積極參加“港洽周”“廣交會”,深入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力爭引進“三類500強”企業。聯手雨花區再造一個溆浦工業園,使溆浦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縣,溆浦模式成為全省對口幫扶樣板。預計到2025年,共建園區落戶企業完成投資超50億元,主導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稅收5億元以上(現在企業平均稅率精確的來講5.6%)。具體到2023年,“五方掛鉤”全面完善,“五項轉移”全面推進,“一園一品一機制”取得顯著成效,共建園區落實企業完成投資達10億元以上,主導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稅收1億元以上。
三、必須全力以赴推進城鄉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抓緊編制完善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加大城西北片區開發力度,完成桿線遷移、勞動路建設任務。完成老河街、迎賓東路老舊小區改造,實施府后街等4個老舊小區改造。大力整治“兩違”建筑、亂搭亂建、城區非法廣告等行為,加快完善管道燃氣、污水處理、生活垃圾分類、智慧化停車場等城區基礎設施。增強城鎮綜合實力。以創建特色產業小鎮為抓手,大力推進重點鄉鎮集鎮建設,大力支持農產品加工、無污染資源型工業、文化旅游企業落戶集鎮。有序實施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PPP項目,確保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扎實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全面完成完善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全面啟動全縣各村的規劃編制。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改造升級農村電網,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積極創建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穩步推進深子湖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加快“一門式”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必須全力以赴推進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抓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和國家林草局貴陽專員辦反饋問題整改。加強“四大污染源”治理,確保空氣質量保持在95%以上。推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確保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嚴格落實“能耗雙控”要求,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嚴格落實“三同時”審批制度,嚴厲打擊挖山洗砂、河道采砂等非法行為。構筑生態安全保護屏障。嚴格落實“林長制”“河長制”,持續封山育林,扎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全力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啟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編制工作,加快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和林業碳匯開發,大力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繼續統籌推進“一水兩江”治污治岸治漁,加快“智慧漁政”建設。推動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全面完成雪峰山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任務,促進山背高鐵索道、旅游綜合服務區項目建成運營,啟動思蒙碧水丹霞生態旅游開發項目建設,重點抓好穿巖山、雁鵝界、陽雀坡、山背等景區和統溪河休閑小鎮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加快推進山背、思蒙4A景區創建工作。
五、必須全力以赴推進民生改善。繁榮社會事業。加快推進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落實“雙減”工作,加快推進鄉鎮中心幼兒園、縣職業中專湘維分校擴建、縣幼兒園擴建提質、義務教育標準化寄宿學校、玉潭高級中學建設。大力推進健康溆浦行動,推動縣中醫院創建三級中醫綜合醫院。強化社會保障。開展全民參保登記,持續提升城鄉低保保障和殘疾人“兩補”水平,加大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力度,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啟動4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開展盧峰鎮、雙井鎮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啟動殯儀館及公墓一期項目。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筑牢防疫屏障。創新社會治理。鞏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溆浦經驗”。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堅決打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嚴厲打擊“黃賭毒”、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鞏固保持省級平安縣稱號。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深入宣傳貫徹新《安全生產法》,大力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三年行動,持續整治交通領域頑瘴痼疾。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兩手硬,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長制”“片長制”管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支持駐溆部隊、武警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關心關注工會、文聯、老齡、共青團、社科聯、婦女兒童等群團工作,進一步做好統計、移民、檔案、史志、氣象、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總是在接續奮斗里書寫。2021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奮斗“十四五”、開啟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溆浦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年。經過歷屆縣委、縣政府的不懈努力,溆浦已構筑起良好的產業基礎、城市基礎、環境基礎和人文基礎,匯聚了新的強大發展動力。只要我們堅定必勝信念,保持攻堅意志,弘揚實干作風,就一定能開創新時代溆浦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面向未來,新時代統一戰線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 也給統一戰線提出了大團結大聯合新的戰略目標和使命要求。我們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凝心聚力、擔當作為,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撰稿:溆浦縣統計局
復審: 胡 少 華
終審: 廖 文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