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09 16:19 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懷化市統計局
懷化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4月30日
根據懷化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現將部分新興產業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高技術制造業
2018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46個,比2013年增長142.1%;占規模以上制造業的比重為8.2%,比2013年提高4.1個百分點。
2018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R&D(全稱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經費支出16972.9萬元,比2013年增長976.9%;占規模以上制造業的比重為20.9%,比2013年提高13.2個百分點.
2018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10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8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430.0%和152.6%;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45.3%.
二、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
2018年,開展R&D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363個,比2013年增長1628.6%,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55.9%。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3509人年,比2013年增長337.3%。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200113.9萬元,比2013年增長872.5%;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1.9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分行業R&D經費支出與營業收入之比詳見表6-1。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73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91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717.8%和459.6%;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39.5%,比2013年下降18.3個百分點。
表6-1按行業大類分組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與營業收入之比 |
||
|
R&D經費支出(萬元) |
R&D經費支出與營業收入之比(%) |
總計 |
200113.9 |
1.99 |
采礦業 |
2643.5 |
0.56 |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
248.2 |
5.07 |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
60.5 |
0.08 |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
1340.0 |
0.78 |
非金屬礦采選業 |
994.8 |
0.47 |
制造業 |
186679.7 |
2.25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19965.8 |
1.79 |
食品制造業 |
2344.5 |
1.66 |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
8165.3 |
3.22 |
紡織業 |
2830.3 |
3.96 |
紡織服裝、服飾業 |
42.8 |
0.13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
225.0 |
0.69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
4201.2 |
1.11 |
家具制造業 |
174.8 |
0.33 |
造紙和紙制品業 |
10648.3 |
2.70 |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
1446.2 |
1.34 |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
3827.9 |
3.44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
568.3 |
1.29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21743.0 |
2.44 |
醫藥制造業 |
8956.4 |
4.24 |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
492.9 |
0.33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25411.7 |
1.86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10401.5 |
1.65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25002.0 |
1.99 |
金屬制品業 |
2699.1 |
1.66 |
通用設備制造業 |
14793.9 |
9.66 |
專用設備制造業 |
6888.1 |
3.97 |
汽車制造業 |
1541.3 |
6.24 |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
153.4 |
2.07 |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
6485.1 |
2.25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6703.3 |
3.60 |
儀器儀表制造業 |
967.6 |
2.86 |
其他制造業 |
0.0 |
0.00 |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
0.0 |
0.00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10790.7 |
0.82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8139.0 |
0.70 |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
0.0 |
0.00 |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2651.7 |
2.02 |
三、文化及相關產業
2018年末,全市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2062個,比2013年末增長40.4%;從業人員2.41萬人,比2013年末增長8.4%;資產總計111.04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172.2%。
2018年末,全市有經營性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638個,比2013年末增長99.0%;從業人員2.03萬人,比2013年末增長32.4%;資產總計101.52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246.0%;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9.72億元,比2013年增長33.7%。
2018年末,全市有公益性文化事業(含社團)法人單位424個,比2013年末下降34.4%;從業人員0.38萬人,比2013年末下降45.2%;資產總計9.52億元,比2013年末下降16.9%;全年支出(費用)5.39億元,比2013年下降22.0%。
注釋:
[1]本公報中的企業法人單位,包括機構類型為企業的法人單位,以及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事業法人單位、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和基金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除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機構類型為其他組織機構的法人單位。
[2]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的精神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標準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9大領域。
[3]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4]高技術制造業:按照《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分類(2017)》,高技術制造業是指國民經濟行業中R&D投入強度相對高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信息化學品制造等6大類。
[5]研究與試驗發展:是指為增加知識存量(也包括有關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以及設計已有知識的新應用而進行的創造性、系統性工作,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種類型。
[6]文化及相關產業: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文化及相關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范圍包括:一是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具體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和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活動;二是為實現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包括制造和銷售)等活動。
[7]表中的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