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28 10:09 信息來源:懷化市水利局辦公室
今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水利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中央和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在三大攻堅戰中、在防汛抗旱保衛戰中、在各種急難險重處置工作中敢于擔當,勇于克難,實干為本,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彰和群眾的好評,特別是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基層防汛抗旱體系建設的鞏固提高、水利建設、河長制等工作,得到了部、省里的充分肯定。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行業掃黑除惡工作得到了中央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第16督導組、水利脫貧工作得到了水利部專題調研組的高度評價,我市躋身全國水質最好的30座城市。最近,紹業市長在水利廳銜接工作時,學毛廳長和廳領導一致認為:懷化水利工作是全省最好的之一。我局已連續4年為系統年度考核全優。
一、2019年工作開展情況
1、堅持穩扎穩打,防汛抗災奪取全面勝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副處級事業單位市水旱災害防御事務中心,今年防汛隊伍基本不動,勁頭不松,水利人更加聚焦主業主責,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迎戰了13次強降雨,確保了今年防汛抗旱未跨一庫一壩,無人員傷亡的工作目標。汛前,修復水毀水利工程275處,排查整改水庫隱患26處,并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中型以上水庫和壩高30米以上的重點小(I)型水庫開展了安全隱患核查工作;投入經費609萬元,完成了縣級山洪監測預警平臺、山洪雨水情監測站點、高清視頻監控的運行維護。6月21至23日,實施流域重點水庫和骨干電站防洪調度,實現溆浦縣深子湖水庫、金家洞水庫分別削峰51.1%、9.5%,共計攔蓄洪水1332萬方米,減少溆水溆浦河段超警幅度約0.7米,有效減輕了溆浦縣城和沿河城鎮防洪壓力;沅水干流與辰水錯峰3個小時,降低辰溪縣城洪峰水位約1米,將損失降到了最低。7月6日至14日,通過省、市聯合調度托口水庫,預泄騰出庫容4.49億立(為設計防洪庫容的1.9倍),同時調度洪江、三角灘、牌樓等電站,錯峰1100 方/秒,確保了洪峰安全過境洪江區,被省廳專門發文通報表揚。7月旱災期間,應急送水人口3.71萬人,日送水125車803噸。
2、突出真抓實干,水利脫貧攻堅步步為營。在前三年投資12.54億元(其中,中央、省投資2.72億元),完成安全飲水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又投資2.96億元(其中爭取上級投資1.6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11.76萬人。各縣區人民政府相繼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維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大力開展管護技術人員培訓,共培訓縣鄉村三級維修、制水、水質監測等技術崗位人員3856人次。云南宣威農村飲水工程問題曝光后,我們第一時間按照國甫書記指示要求,扎實開展飲水安全“回頭看”,市本級排查整改問題45個,有效消除了農村飲水安全“盲區”。同時,按照“計劃、項目、資金”三優先的原則,爭取國家支持貧困地區水利項目建設,紅巖大型泵站群更新改造、新建冬瓜沖小(1)型水庫、1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河道綜合治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等項目全面推進。
3、狠抓問題整改,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狠抓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圓滿完成中央、省環保督察、“綠盾行動”、黑臭水體整治等交辦任務16件;狠抓長江經濟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排查水保違法項目311個,立案查處6個,依法開出了全市第一張重磅罰單,對中鐵三局集團橋隧工程有限公司處以罰款73萬元;狠抓入河排污口環保突出問題整治,全面完成整改并銷號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認定任務9個;對涉水違建別墅進行拉網式清查整治,排查整治違建別墅13個;狠抓小水電清理整改,縣市區綜合評估報告、576個電站“一站一策”方案編制全面完成。目前全市1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48個重點河段的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確保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4、力推項目建設,加大投資力促全市穩增長。2018—2019年秋冬春水利建設完成投資21.91億元(其中,中央、省投資7.89億元),實施項目138個,超額完成建設任務。今年來,全市已爭取中央、省水利專項資金8.66億元(預計到年底可突破10億元),目前總體建設進度達到81%,帶動全市水利年度工程投資規模超過30億元,對拉動相關產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擴大有效投資、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的重要領域。同時,我們按照部里“強監管”的要求和國甫書記要加強水利工程嚴管的要求,開展了“兩清理一整頓”( 清理水利資金、清理水利工程招投標,整頓規范水利建設市場)活動,堅決打擊了一批圍標串標、干擾水利建設市場的行為,果斷取締了水釀塘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施工招投標第一中標候選人資格。
5、全力爭先創優,河長制繼續全省領先。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共巡河17.27萬次,市縣兩級解決各類涉河問題609個(其中,上級河長交辦問題14個)。全市共設立“村級河長工作站”、“村級河長辦”1072個(其中,5個縣實現了全覆蓋),推動了河長制工作“關口前移”。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完成224個“四亂”問題的整改及銷號。各縣市區均將河道保潔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全市設立保潔員崗位的行政村達2451個。現場制止和處理各類違法行為463次,查處水事違法案件35起,責令停止違法行為33起。“一河一警長”全面建立落實到位,公安部門共立案20起涉水案件,打擊違法犯罪人員27人。河湖劃界工作完成劃界方案編制審查和公示,由各縣編制的148條河道方案已完成。6月初,在水利部、生態環境部河長制工作總結評估檢查中,我市取得了初評分100分的好成績。
6、全面筑牢防線,水利安全生產持續向好。深入開展水庫汛前安全隱患核查、水庫建設與管理三年行動、水庫大壩安全鑒定、河道采砂專項整治行動、水利建設質量飛檢與考核、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安全專項治理、水利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等專項行動,共開展各類安全檢查781次,出動3349人次,檢查水利行業生產經營單位1358家,排查并跟蹤整改安全隱患406處,確保了未發生一起人員傷亡與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標。
7、抓班子帶隊伍,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始終堅持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始終,共梳理形成問題清單69個,目前已整改完成41個。結合水利行業特點,赴溆浦向警予紀念館和深子湖水庫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以撲下身子狠抓落實為主線,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市水利系統共摸排問題線索54條,其中由市縣公安機關立案調查11條,主要涉及非法采砂、非法占用河道、破壞水利工程、阻礙水利項目建設等。深入開展信訪問題化解攻堅,解決各類信訪案件187件,維護了群眾合法利益,維護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1、投入不足水利建設依然滯后。懷化屬武陵山特困片區的農業大市,水利工程建設點多、面廣、量大,且地處偏僻,相對缺乏大型水利工程項目。自“十二五”末國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以來,盡管在國家開展脫貧攻堅戰役的大環境下,國家和上級對懷化的投入仍有所縮減,在投入不足水利建設長期滯后舊賬難平的基礎上又添新愁。
2、水利建設地方配套依然壓力很大。懷化是武陵山特困片區脫貧攻堅重點縣最多地區,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由于市縣兩級都屬“吃飯財政”,地方配套資金的籌措十分困難,盡管我們千方百計籌措水利建設資金,但距離群眾的迫切需求仍然有較大差距。
3、水利建設管理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水利短板依然是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及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瓶頸。懷化水利工程的建管、使用和保障水平不高,尤其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后管護工作,任重而道遠;懷化是全省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水土流失面積5107.2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8.53%,占全省水土流失總面積的15.82%;懷化是洪旱災害多發易發的地區,我市地處山區,境內水系密布,洪水來得猛去得快,洪旱災害頻發,防汛抗旱任務艱巨,水利防災體系和整體能力建設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2020年工作打算
1、總體思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發展總基調,積極踐行新時期水利工作“十六字”方針,按照“謀劃儲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續建推進一批、驗收投產一批、處險銷號一批”的思路大力推進水利建設,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強化行業監管,為保障全市糧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水利保障。
2、目標任務。完成水利投資24.08億元(其中中央資金8.86億元,省級資金2.72億元),繼續改善農村飲水人口現狀11.24萬人,新建水庫1座,加固病險水庫(水閘)44座,新建和加固堤防護岸66公里,河道疏浚45公里、渠道疏浚防滲8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平方公里,改善恢復和新增灌溉面積21.7萬畝,新增供水能力1504.4萬立方米。
3、推進措施。一是堅持項目帶動,加快補齊水利工程短板。重點抓好水源工程、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防洪減災體系、生態水利等“十三五”規劃水利項目的推進實施;重點抓好懷化市城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水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等重大水利補短板項目前期工作,儲備更多優質的重點項目;重點抓好十四五水利規劃編制工作。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切實加強水利行業監管。繼續推進河長制工作走在前列,強化江河湖泊監管;落實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監管;以消除水庫安全運行隱患、完善農村飲水工程運行機制為重點,強化水利工程監管;充分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強化水土保持監管;聚焦事中和事后監管事項,強化水利政務監管;全面從嚴從實,強化水利資金監管。三是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加強行業能力建設。繼續擴大水庫安全運行“五個一建設”經驗成果,進一步健全水工程調度防災減災運行機制;圍繞節水行動、河長制、水權水價水市場改革、水利“放管服”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建立水權交易市場,實現節水有償轉讓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水資源;積極探索行政審批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