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4-11 15:30 信息來源:懷化市司法局
在湘桂黔三省交會的侗鄉大地上,有這樣一支銀發隊伍(通道縣司法局退休干部黨支部):他們身著侗錦馬甲,懷揣普法手冊,穿梭于鼓樓群與風雨橋之間。他們創新打造“銀發護苗”品牌,用“非遺黛+革命紅+法治藍”三色絲線,在侗錦經緯間編織法治網,在長征精神里汲取奮進力,為侗鄉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法治藍天,2024年該支部獲評懷化市“六好”退休干部黨支部榮譽稱號。
非遺黛:侗歌侗錦織就普法密碼
“乃搖手刮琵琶嘎休唱,要用法律保護度得甘……”在坪坦高步侗寨鼓樓,59歲的符書記用侗語彈唱著《法治宣傳琵琶歌》,現場氣氛熱烈,鄉親們紛紛稱贊:“琵琶彈的是侗家調,唱的是護苗經,這樣的普法真不賴”。近年來,支部創新“法治+非遺”模式,將《未成年人保護法》融入侗歌、侗戲、侗錦等非遺載體,創作《護苗·侗寨行》《法治侗錦》等普法作品,結合“月地瓦”“大戊梁”等民族節慶在18個侗寨巡演,讓1.2萬余群眾在載歌載舞中接受法治浸潤。這種“歌中有法、戲里藏規”的沉浸式傳播,使法治理念融入侗寨肌理,為侗鄉孩子筑起了堅實的法治防線。
革命紅:紅色基因孕育法治新苗
在通道轉兵紀念館,支部精心打造“銀發護苗·紅色傳承”主題宣講活動,用“一盞馬燈”“紅軍秤”“五姑嫂舂米”等紅色故事詮釋法治精神,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紅色種子,厚植家國情懷。在革命故地紅軍街,設立“銀發法律驛站”,為51名留守兒童建立“法治成長檔案”,通過動態跟蹤家庭監護、校園環境等12項指標,實現精準化法治幫扶。三年來,受助兒童所在學校實現校園欺凌事件零發生,家庭監護合格率提升至97%。這種“法治+紅色”的開拓性探索,為護佑少年成長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通道經驗”。
法治藍:全域網格織就守護天網
在“百里侗文化長廊”,支部組建雙語普法輕騎兵隊伍,實現37個傳統村落法治服務全覆蓋。與侗寨“寨老議事會”聯動,解鎖“銀發+鄉賢”調解新模式,運用侗款“講理講情講法”傳統化解涉未成年人糾紛157起,調解成功率達98.6%。在侗寨薩壇旁,設立“法治語音信箱”,孩子們用侗語傾訴成長困惑,“法治阿薩”(法治奶奶)以侗歌回信疏導心理,該項目惠及留守兒童200余人次,受助兒童心理健康測評優良率提升至92%,法治知曉率達100%。這種“以法治之聲奏響時代強音,借文化傳承賦能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為民族地區護未工作注入了強勁的法治動能。
從坪坦河畔的法治鼓樓到長征轉兵故地,從侗歌里的法治課到侗畫中的守護情,通道縣司法局退休干部黨支部用“銀發護苗”品牌,將紅色基因與民族文化深植侗鄉大地。他們在非遺傳承中播撒法治火種,在紅色教育中筑牢信仰根基,讓法治的春風吹拂每一個侗家少年的心田,為平安侗鄉、法治中國續寫著動人的銀發華章。
供稿:通道縣司法局
作者:賀 穎
編輯:江 敏
二審:蔣金安
三審:瞿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