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步頭降苗族鄉
發布時間:2020-04-28 00:00
信息來源:市民宗委
【新晃步頭降苗族鄉】 位于新晃的東部,東與芷江梨溪口鄉毗鄰,南與縣國營天雷山林場、中寨鎮交界,西連洞坪鄉,北接芷江大洪山鄉、楊公廟鄉。鄉政府駐地步頭降村魚對溪,距縣城47公里。全鄉面積8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761畝(水田9215畝,旱地2546畝),山財112199畝,森林覆蓋率91.45%。
境內群山環抱,山巒生疊,山勢陡峭,有少量的壩子,屬中山區。天雷山群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4座,形成東南屏障,主峰天雷山海拔1136.3米,是新晃的最高峰,最低處槐口嘌榭把溪,海拔9415米,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有大小溪9知,其中新江溪發源于天雷山群帽子頂,流經新江、雷家田、天雷、槐口只占村和芷江縣梨溪口鄉后匯入清水江,境內長8.3公里。
1955年前,步頭降屬芷江百合鄉。1956年劃入新晃,建立步頭降鄉,1958年9月改設頭降人民公社,同年12月與波洲人民公社合并為柳寨人民公社,1961年3月恢復步頭降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公社為鄉,同年6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步頭降鄉,成立步頭降苗族鄉。現轄姑巴溪、土鹿坪、酉溪、新江、雷家田、天雷、槐口、茶山、淶溪、腿溪、大秉溪、黃陽、步頭降14個村,142個村民小組。1995年全鄉2858戶,11210人。少數民族人口10442人,占總人口93%;其中苗族5436人,占總人口的48.5%;侗族4987人,占總人口的44.5%。
步頭降地處偏遠山區,交通很不便利。1969年12月,開始修建禾步公路(禾灘至步頭降),1971年10月建成通車,全長29.5公里。至1995年,全鄉修通鄉村簡易公路9條,60公里。并且修通芷江在洪山至步頭降的公路,客班車可直達縣城?,F擁有貨運汽車5輛,客運汽車6輛,拖拉機15臺,交通條件得到了改善。全鄉14個村都架設了照明電路。
步降苗族鄉山高地廣,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02683畝,活立木蓄積量16.3萬立方米,以松、杉為主,年產松杉原木3010立方米。山中常有野豬、麝、金雞等珍禽異獸出入。另有草山草坡12340畝,牧草種類多種,四季青綠,有利于發展草食動物。
全鄉經濟以農業、林業為主。1995年工農業總產值162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150萬元,鄉、村辦工業產值470萬元,分別占工農業產值的71%、29%。農民人均純收入780元,比1990年凈增300元,在全縣經濟發展中屬中等偏上水平。農業生產以稻谷為主,1995年糧食總產4201噸,上繳國家糧食290噸,糧食基本上自給。
80年代以來,鄉辦企業、村辦企業、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發展。全鄉現有鄉辦企業3個,從業人員84人;村組集體企業7個,從業72人;個體私營企業187戶,從業人員247人。1995年,鄉村企業產值470萬元,創利稅3萬元。
鄉財政主要來源于農業稅、工商稅、農林特產稅、縣財政補貼。1995年,全鄉財政收入22萬元,其中農業稅13.5萬元,工商稅9.5萬元,財政支出25萬元,支略大于收。
文教衛事業得到發展。全鄉有普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村辦小學14所(標準化小學8所)。1995年中小學在校學生1547人,教師92名,其中民辦教師12名,代課教師4名。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升學率100%,鞏固率99%。設有鄉醫療機構15個,其中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2人,病床10張;村級衛生所14所,醫務保健人員28人。地方的結核、小兒麻痹癥等疾病得到較好的防治。1984年以來,先后修建電影院、文化站、有線電視差轉臺,豐富了苗鄉文化生活。
苗、侗、漢民族長期雜居,生活習慣有所改變,苗族風俗仍有特色,青年男女愛唱山歌、酒歌,每逢農歷六月十九日,俊男玉女結成對,往天雷山趕坳對歌,表愛慕之情。主要節日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陽、春節。春節期間,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一日到正月二十一日,以寨為單位或聯寨結隊打鬧年鑼、舞龍燈,喜慶豐收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