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市級科技計劃專項資金績效自評報告
發布時間:2024-08-13 16:37 信息來源:懷化市科學技術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決策部署,進一步規范財政資金管理、強化績效意識和支出責任,按照《懷化市財政局關于開展 2023 年度預算支出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懷財績〔2024〕46號)要求,我局對 2023 年度市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4+2”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開展了績效評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專項資金基本情況
(一)專項資金概況
1.專項資金決策背景
為進一步落實市委六屆四次全會確定的“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產業鏈式集群發展,形成‘5+N’現代化產業新體系”有關精神,深入實施“五新四城”戰略,緊緊圍繞建設創新創業之城,聚焦“14+2”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精準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賦能懷化臨港工業區高質量發展,為湖南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作出懷化貢獻,2023年9月7日,第六屆市人民政府2023年第23次常務會議同意啟動2023 年度懷化市“14+2”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
2.專項資金支持主要內容
根據2023年9月7日市政府常務會議精神,專項資金主要聚焦我市新型顯示產業鏈、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產業鏈、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鏈、現代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鏈、種業及糧食加工產業鏈、水果產業鏈、油茶及其他油料產業鏈、商貿物流特色產業鏈等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3.專項資金管理職責情況
專項資金由市財政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共同管理,項目承擔單位是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責任主體。
市財政局會同市科技局研究確定專項資金年度支持重點,按照專項資金支出年度預算研究支持方案,審核資金分配建議并按程序下達專項資金,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績效管理。
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提出專項資金年度支持重點、績效目標和預算建議,牽頭組織項目申報、評審、立項、公示,提出資金需求測算方案和分配建議,審核批復項目績效目標,負責項目驗收、績效評價和監督管理。
項目承擔單位負責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對申報項目及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等承擔法律責任,并落實項目承諾的自籌資金。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嚴格按照經批準的項目實施方案和績效目標等組織項目實施,合理合規使用專項資金。按照規定開展專項資金績效自評,自覺接受紀檢監察、審計和財政等部門的監督。
(二)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
1.專項資金安排及管理情況
(1)資金來源及撥付流程
2023年9月7日,市政府常務會研究確定設立專項資金 600萬元。2024年1月25日,市財政局撥付專項資金480萬元至市科技局、撥付專項資金60萬元至靖州縣財政局、撥付專項資金60萬元至芷江縣財政局。2024年1月29日,市科技局撥付專項經費480萬元至6家項目承擔單位。2024年2月7日,芷江縣財政局撥付專項經費60萬元至項目承擔單位。2024年2月8日,靖州縣財政局撥付專項經費60萬元至項目承擔單位。
(2)資金到位情況
截至目前,專項資金600萬元已全部撥付到項目承擔單位,資金到位率達到100%。
(3)資金使用情況
根據項目承擔單位績效自評報告,截至2024年3月30日,專項資金已累計使用522.2萬元,資金使用率達到87.03%。
2.專項資金管理情況
①凝練指南。相關主管業室科室開展調研,摸清技術需求,組織編制申報指南,規范指南編制內容,明確支持范圍、申報條件、資助標準及實施年限,提出集中明確的目標和可量化考核的任務。
②發布申報通知。經調查研究、指南凝練、會議審議后,2023年9月8日,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聯合下發《懷化市科學技術局 懷化市財政局關于申報2023 年度市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4+2”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的通知》(懷科發﹝2023﹞26號),并在局官網發布,明確申報時間節點、申報流程和要求。
③專項申報。2023年9月8日至9月19日,項目承擔單位通過線下申報方式申報專項項目。由主管業務科室設立項目申報專線咨詢通道,為申報項目的科研人員答疑解惑。
④立項評審。組織專家開展評審,評審全程錄音錄像,按照科技計劃項目特點,設置相應的評分細則、分值權重,確保評審結果科學、客觀、公正。
⑤立項公示。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局黨組會議審定等程序,2023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市科技局在門戶網站對擬立項的8個項目進行公示。
⑥資金批復。根據項目公示結果,2023年10月27日,與市財政局聯合印發《懷化市科學技術局 懷化市財政局關于下達2023年度市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4+2”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的通知》(懷科發〔2023〕30號)。
⑦監督檢查。強化項目跟蹤管理,對立項項目全面跟蹤服務,掌握企業狀況,了解項目實施進展,及時收集、幫助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升監管效能。
⑧組織驗收。按照程序規范、精簡服務、痕跡化管理等原則,明確驗收流程、驗收內容、驗收方式等,開展項目驗收工作。
(三)預算績效目標情況
1.績效目標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懷化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為依據,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圍繞我市“14+2”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新懷化建設提供科技支撐,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懷化力量。
2.績效指標
①《超級置換蒸煮新模式制漿技術研發》項目績效指標:蒸煮制漿得率提高0.5%、紙漿強度特性粘度平均提高50ml/g、蒸汽消耗降低3%以上;申請專利1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年度產值23.6億元、產品銷售收入20.3億元、利潤2億元,繳稅總額8700萬元;累計產值24億元、產品銷售收入21億元、利潤2.1億元,繳稅總額8800萬元;建立獨立的操作團隊,培訓操作人員20人/次。
②《水稻優質不育系和優質高產新組合的選育》項目績效指標:育成1—2個高產、優質、綜合優勢明顯的不育系;育成1—2個優質高產新組合;申請專利3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1篇;培養專業制種技術及親本和常規稻擴繁人才10名,培訓種植農戶1000人(次)以上。
③《刺葡萄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績效指標:刺葡萄產業化綜合利用效率98%以上,產品加工價值放大2倍以上;開發刺葡萄相關新產品4種以上, 至少1款實現商業化;探索其他特色藥食同源植物源 飲料新品2款;申請專利2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2篇;產量3500噸、累計產值5000萬元, 累計產品銷售額6000萬、累計凈利潤350萬元、累計繳稅200萬元。
④《高性能新型電感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績效指標:高飽和度磁束密度,耐壓值高,可達2000V以上;頻率響應高,可達到7MHz以上;品質因素Q提高1倍以上,大功率電感達到15A;申請專利2項;累計繳稅總額180萬元、累計總產值8000萬元、累計創匯40萬元;培養研究生2名、新增就業5人。
⑤《基于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的“智慧物流”平臺研究》項目績效指標:開發設計一套基于物聯網與大數據的“智慧物流”平臺系統;申請專利1—2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1—2篇;累計新增產值400萬元、累計凈利潤500萬元、累計稅收300萬元、累計增收節支120萬元;培養3—6名高技能型骨干教師,累計培養本科生3—5名;為企業培養2—4名懂技術的科技管理研發人才,為學生提供5—8個實習崗位。
⑥《高強超薄顯示玻璃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績效指標:研發高強度超薄顯示玻璃,透過率提升6%、強度提升6%、CS提升8%、DOL提升20%、厚薄差控制在±0.01mm、產品厚度可覆蓋超薄顯示玻璃0.1mm—1.8mm;開發保護氣體閉式循環凈化技術,保證成型合格率在90%以上;申請專利10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1篇;新增產值10000萬元,銷售收入50000萬元、稅收300萬元;新增專業技術人才10人以上,人才培訓100人次以上,引進高級人才1—2名;2023年研發經費2100萬元。
⑦《油料資源精深加工及高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項目績效指標:2023年度新增產值1億元、新增營收0.7億元;申請發明專利2項;制定相關標準1個;獲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示范帶動油茶、菜籽種植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成品油檢測水分為0.085%;研發一種茶油提質生香的方法。
⑧《優質茯苓種植加工和產業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績效指標:種植1000畝茯苓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300畝茯苓太空菌種推廣示范基地;制定茯苓趁鮮加工、擠壓蒸煮等初加工工藝標準;制定茯苓多糖指標質量控制標準;開展茯苓國際ISO標準認定,力爭發布。
二、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
對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效果進行績效評價,是科技部門和財政部門安排科技項目,調整科技投入方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強化財政支出管理,推動科技進步的有力措施。
(二)被評價單位、績效評價范圍與時段
2023年度立項的8個市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4+2”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均納入績效評價范圍,8家項目承擔單位作為被評價單位,項目承擔單位績效自評時段為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現場評價時段為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
(三)績效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組織情況
1.績效評價原則
部門聯動,減負賦能。貫通科技創新戰略部署到具體科研項目的預算管理鏈條,整合科技計劃項目監督檢查與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統一評價工作流程和標準,減少評價頻次,互認評價結果,提高創新效能。
聚焦核心,注重實效。堅持科技創新“四個面向”,堅持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核心的評價導向,聚焦科技專項資金設立目標,綜合開展績效評價,提高創新質量。
多維運用,服務創新。推動評價結果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激勵約束、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綜合運用,進一步引導和識別高質量成果產出,發揮績效評價在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中的基礎性作用。
2.績效評價內容
①專項資金使用情況。主要包括是否及時撥付資金、項目單位承諾的相關配套資金是否按時到位;資金使用單位財務制度是否健全、會計核算是否規范、資金管理是否嚴格,是否按計劃使用資金,有無資金缺口或結余,有無浪費行為,有無擠占挪用或套取資金等現象。
②各項績效指標完成情況。重點是產出的數量、質量、時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等。根據績效評價取得的資料,圍繞績效目標,對專項資金使用的經濟性、公平性、效率性、效益性、實施效果的可持續性、受益對象的滿意度等進行評價。
3.績效評價組織情況
①明確責任分工。我局高度重視績效評價工作,按照市財政局下發通知要求,由局政策法規和監督評估科牽頭,組織開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相關工作。
②發布評價通知。 2024年5月8日,我局官網發布了《懷化市科學技術局關于開展2023年度市科技計劃專項資金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懷科發〔2024〕10號),明確了工作安排及要求。
③開展績效自評。要求項目承擔單位按質、按時完成績效自評,并及時填報績效自評表、績效自評報告。
④推薦部門審核。推薦部門對項目單位報送自評材料的完整性、資金到位、資金使用、任務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審核。
⑤現場績效評價。局政策法規和監督評估科聯合綜合協調和資源統籌科,對項目單位提交自評材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及科學性等情況進行現場績效評價,并形成評價記錄。
⑥形成評價報告。根據單位自評以及現場績效評價的情況,整理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專項資金預算執行情況和目標完成情況,對績效評價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整改方式,并形成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報告。
三、專項資金實施主要成效
①《超級置換蒸煮新模式制漿技術研發》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企業自測記錄顯示:紙漿強度特性粘度平均提高42ml/g、氣耗降低1.8%;申請1項發明專利;2023年度企業營業收入 25.22億元、凈利潤3.46億元、繳納增值稅8487.55萬元;培訓操作人員31人。
②《水稻優質不育系和優質高產新組合的選育》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鑫隆S、新華630S、奧165A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的湖南省稻不育系鑒定;赫兩優奧香絲通過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232029)。
③《刺葡萄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提供4款產品開發研究實驗記錄;1篇論文已收錄;2023年度企業營業收入5372.37 萬元、凈利潤552.80萬元, 納稅212.75萬元。
④《高性能新型電感關鍵技術研究》完成情況:企業提供的《成品出貨測試記錄報告》顯示:高飽和度磁束密度,耐壓值達2500V,頻率響應達到10MHz,大功率電感達到15A;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項;2023年度企業營業收入4858.6304萬元,上繳稅金120萬元,出口銷售額7萬美元。
⑤《基于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的“智慧物流”平臺研究》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提供佳慧農產品批發市場APP截圖;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1篇;2023年企業新增營業收入1349.59萬元,新增凈利潤303.85萬元。
⑥《高強超薄顯示玻璃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企業內部玻璃性能檢測顯示:透過率91.9%、維氏硬度615HV、表面壓應力709MPa、應力層深度11.8um;申請專利41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獲得1項發明專利授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在《大眾科學》發表論文1篇;2023年度企業營業收入47988.75萬元、234.36萬元;2023年度企業研發費用2092.82萬元。
⑦《油料資源精深加工及高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2023年企業總營業收入12593萬元;申請2個發明專利、授權1個發明專利;發布《低芥酸菜籽油》企業標準1個;2024年獲批認定“湖南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帶動2000畝油菜籽種植;《二級菜籽油檢測報告檢驗》(報告編號:A2230585353101001C)中水分及揮發物含量為0.085%;獲得“一種茶油提質生香的方法及設備”發明專利授權。
⑧《優質茯苓種植加工和產業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已完成茯苓國際ISO標準立項注冊,并起草相關文本。
四、績效評價指標分析
本次績效評價按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相關規定,采取自評和現場評價方式,從項目決策、管理、產出、效益四個方面進行了總體評價。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對照評價指標和評分標準,2023 年度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得分為89分(詳見附件)。
(一)項目決策情況
分 2 個二級指標和5個三級指標,從項目立項規范性、績效目標合理性、績效指標明確性、資金到位率、到位及時率等方面進行細化評價,該權重共計 20 分,依據評分細則,得分19分。
(二)項目過程情況
分 2 個二級指標和6 個三級指標,從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兩個方面對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執行有效性、項目質量可控性、財務制度健全性、資金使用合規性、財務監控有效性等進行細化評價,該權重共計30分,依據評分細則,得分26分。
(三)項目產出情況
分 1 個二級指標和4 個三級指標,從實際完成率、完成及時率、質量達標率、成本節約率四個方面進行細化評價,該權重共計 20 分,依據評分細則,得分17分。
(四)項目效益情況
分 1 個二級指標和5 個三級指標,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效益以及滿意度指標進行細化評價,該權重共計 30 分,依據評分細則,得分27分。
五、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經對項目承擔單位績效自評、現場績效評價等環節評價的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在專項資金過程管理方面存在部分項目專項資金未單獨核算、專項資金列支依據不充分,部分項目負責人未嚴格履行職責、項目實施進展緩慢等問題。
1.目標任務分解不夠細。項目合同書簽訂時,部分項目整體績效目標未分解細化至年度,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缺乏比對標準,評價標準難定的狀況。
2.個別項目進展滯后。個別項目因項目負責人未積極履行責任義務,項目實施未達到項目任務書約定的進度。
3.專項資金未按規定使用。部分項目專項資金、自籌資金未單獨核算。部分項目專項經費列支依據不充分,如列支設備費時無采購合同、驗收單等,經費支出未見項目負責人或項目組人員審核。
(二)有關建議
1.強化各部門主體責任。進一步明確項目過程管理中申報單位、項目負責人、項目推薦單位、責任科室的職責,特別是項目任務書的簽訂過程,明確專人對接督促,加強對項目承擔單位的指導與服務,幫助企業結合自身行業特點、經營現狀及未來發展規劃,合理確定項目績效目標,同時加強項目任務目標簽訂審核。強化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責任,確保經費合理規范使用。
2.督促落實績效評價整改反饋。對現場績效評價過程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對問題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要求,督促項目承擔單位積極落實績效評價整改并及時反饋整改情況,對拒不整改及科研經費管理使用過程中的失信行為實行信用記錄管理,對嚴重失信行為實行追責問責和聯合懲戒。
3.加大項目政策培訓力度。結合項目特點以及承擔單位性質,開展專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項目申報、過程管理、綜合績效評價、科研誠信等方面內容,采取“線上+線下”模式,讓科技政策更好落地見效,助力創新主體能力提升,促進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