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縣的青山翠竹間,一雙雙巧手正將細篾上下翻飛,編織著看似尋常、卻凝聚了千年智慧與一方水土深情的斗笠。如今,這項古老的非遺技藝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從遮風擋雨的日常用具蛻變為點綴生活的藝術珍品。
中方斗笠的制作是一門精細藝術,從選材到成型,需歷經砍竹、破篾、勻刮、鋪笠面、鎖鵝羽頂等18道復雜工序。斗笠獨特的黑色笠頂蘊含著古人的防雷智慧。中方縣斗笠協會會長潘云余介紹:“我們的斗笠頂部采用黑色桐油涂層,正是為了起到防雷的作用。”時光流轉中,中方斗笠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其精妙的中空結構帶來透氣防汗的舒適體驗,使用場景從環衛工人的標配,擴展到垂釣愛好者的車尾箱常客。最復雜的32匹馬尾斗笠,篾絲細密如發,繞以馬尾,這種馬尾斗笠還曾是當地姑娘贈予心上人的定情信物,寓意“一帆風順”。
如今,匠人們推陳出新,研發的迷你斗笠工藝品熱銷市場。潘云余表示:“現在很多人都買來當工藝品,掛在客廳里。大家都覺得這小小的斗笠全是手工藝的精華,特別受歡迎?!倍驮诮?,第五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在懷化舉行,作為觀摩點的荊坪古村游人如織,由一雙雙巧手編織出的各式斗笠薈萃一堂,驚艷亮相,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文化魅力綻放異彩,成為現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李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