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供銷合作聯合社

      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07-15 10:13 信息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

      湘政辦發〔2020〕30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7月14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和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建設,探索省際交界地區協調發展新模式和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示范區基礎設施互通、紅色文化傳承、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公共服務共享和社會治理能力提升,不斷增強湘贛邊老區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著力將示范區建設成為全國革命老區推進鄉村振興的引領區、多省交界地區協同發展的樣板區、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區、城鄉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發展的先行區。

      二、工作目標

      到2022年,示范區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成形,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成效顯著,優勢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城鎮化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城鎮化率與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顯縮小,鄉村振興和生態建設取得突出成效,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主體功能清晰、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協同、生態環境優美、公共服務均等、人民生活幸福的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三、重點工程

      (一)交通基礎設施聯通工程。

      圍繞示范區紅色景點互通聯動,加快區域內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及通景道路連通對接,打造“一環五干兩軌一網”綜合交通網絡,實現三級公路直達國家3A級以上景區。

      1.打造湘贛邊旅游環線。依托滬昆高鐵和滬昆、平汝、平伍益、銅瀏、瀏洪、泉南、莆炎、廈蓉等高速公路,加強湘贛邊交通通道對接,共同打造平江(平江起義紀念館)—瀏陽(耀邦故里·秋收起義旅游區、錦綬堂)—醴陵(李立三故居)—攸縣(紅軍東沖兵工廠)—茶陵(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桂東(第一軍規廣場、《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舊址)—汝城(湘南起義汝城會議舊址群、沙洲紅色旅游景區)—宜章(湘南暴動紀念館)與江西崇義、井岡山、蓮花、銅鼓、修水等地互聯互通的湘贛邊紅色旅游環線。(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建設五條區域高速干線。加快平江—伍市(湘贛界)、江背—干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滬昆高速萍鄉—醴陵—婁底段擴容工程,推動茶陵—常寧高速盡快開工,啟動遂川—桂東—新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序實施一批區域連接線建設。(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3.推進長贛、醴茶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渝長廈高鐵長贛段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加快推進醴茶鐵路電氣化改造,并接入吉衡鐵路和長株潭城際鐵路,開通瀏陽—醴陵—攸縣—茶陵—炎陵—井岡山紅色旅游觀光列車組。爭取興永郴贛、常岳九鐵路盡早開展前期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自然資源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4.建設旅游景區通達路網。按旅游風景道標準,改造升級湘贛邊主要旅游景點間交通干線,拉通高速公路出口與景區連接線,建設紅色旅游景區通達路網。節假日期間在機場碼頭、旅游集散中心、景區換乘站等區域組織臨時接駁交通。(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二)紅色文化旅游提升工程。

      依托湘贛邊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以“一節一會一論壇”為標志的湘贛邊紅色文化品牌,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

      1.舉辦中國紅色文化藝術節。爭取由文化和旅游部與湘贛兩省政府共同主辦中國紅色文化藝術節,每年舉辦一屆,在兩省輪流舉辦。(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舉辦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聯合江西省定期舉辦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以“重走秋收路”“重走長征路”等紅色經典旅游線路、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紅色文旅VR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教育等為主要內容,培育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支持符合條件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創建省級、國家級基地,推動紅色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聯盟建設。(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教育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3.打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峰論壇。聯合江西省向中央申請,定期在井岡山、韶山等地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峰論壇。(省委宣傳部、相關市縣黨委負責)

      (三)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工程。

      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為引領,加強湘贛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紅色基因傳承,建設涵蓋“一庫一源一廣場”的湘贛邊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創新區。

      1.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重點規劃汝城“半條被子”核心展示園,推進汝城納入建設示范縣,將宜章、桂東、瀏陽、炎陵、茶陵等地納入相關核心展示園和集中展示帶。加快推進紅色景區提質和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傳承,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建設紅色基因數據庫。對區域內革命文物開展普查認定,摸清資源家底,建立革命文物大數據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實施革命文物整體保護利用工程,開展革命文物保護修繕工作,加強革命文物展示宣傳。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青少年教育、干部教育等相結合,構建湘贛邊紅色研學、紅色教育培訓聯合體,提升紅色文化資政育人功效。(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3.打造初心源旅游景區。依托毛澤東主持連隊建黨舊址——葉家祠、耀邦故里·秋收起義旅游區、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沙洲紅色旅游景區等紅色景點,打造一批“初心源”,深入開展紅色教育、干部培訓、黨性教育、研學教育。(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4.提質軍規廣場。以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后在桂東制定的“第一軍規”為主題,建設提質第一軍規主題廣場。(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四)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工程。

      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按照綠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要求,加快全產業鏈提質升級,做強做優區域特色農業,培育壯大“湘贛紅”區域品牌,形成“品牌+特色+示范”的湘贛邊現代農業發展體系。

      1.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示范區優勢特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確保每縣市布局建設1個省級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或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創建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大力培育湘贛邊“湖南茶油、湖南紅茶、岳陽黃茶、湘南臍橙、瀏陽花木、攸縣香干、炎陵黃桃、桂東綠茶、汝城辣椒、安仁枳殼”等十大區域特色農產品,積極推廣“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引導標準化生產和擴大品牌銷售。加快布局建設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倉儲冷鏈物流設施、特色農產品產銷平臺和農產品電商平臺。(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林業局、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開展高標準農田示范。加快推進示范區10個縣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結合特色小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五)產業轉型升級振興工程。

      以“一節一館兩院”為抓手,推進煙花、陶瓷等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產業園區承載能力建設,支持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和新興產業布局,推動示范區產業振興發展。

      1.打造世界花炮之都。高水平辦好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進一步擴大花炮產業影響力。建設瀏陽花炮產業研究院,推進研發中心、展示中心、特色產業園等平臺建設,推動花炮產業安全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世界花炮之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應急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打造國際陶瓷之都。高品質建設醴陵陶瓷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陶瓷產業博覽會,大力發展與陶瓷文化緊密關聯的文化交流、會務會展、研發設計、研學旅游產業。支持湖南工業大學加快醴陵陶瓷學院建設,加快建設湖南陶瓷技師學院,加強產業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促進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3.提質升級產業園區。加快示范區產業園區發展,加快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完善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提高公共信息、科技孵化、物流等配套服務水平。加快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和新興產業布局,大力發展新材料、電子信息、電器設備、生物醫藥、特色中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支持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醴陵經濟技術開發區提質升級。(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六)新型城鎮化推進工程。

      加快示范區縣城建設,培育特色小鎮,傳承歷史文化,加快補齊能源、信息網絡、“兩供兩治”等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1.促進縣城擴容提質。以推動產城融合為著力點,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加快市政設施、園區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生態環保設施和智慧城市建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促進縣城擴容提質,走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發展道路。推動瀏陽市、醴陵市建設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培育特色產業小鎮。圍繞產業“特而精”、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在工業、農業、文旅等領域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小鎮,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重點建設瀏陽市大瑤花炮小鎮、文家市紅色文旅小鎮、柏加花木小鎮、社港醫養小鎮、醴陵市五彩陶瓷小鎮、炎陵縣中村黃桃小鎮、汝城縣泉水辣椒小鎮、安仁縣靈官中藥材小鎮、攸縣皇圖嶺香干小鎮等特色產業小鎮。(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3.加強歷史文化傳承。落實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要求,將延續湘贛邊紅色文化基因與凸顯湘贛邊地域特征、建筑文化、自然山水相結合,管控城鎮建筑風貌,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保護區、歷史文化地段、歷史建筑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傳承,提升城鎮建設品質。(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4.推進“兩供兩治”建設。加快實施宜章縣莽山水庫供水工程、茶陵縣洮水水庫與西廂片供水工程和茶陵縣城供水管網擴容提質改造工程,加快莽山水庫灌區新建工程、安仁縣茶安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快區域內燃氣管網新(改)建。新建一批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覆蓋。新建瀏陽市、醴陵市、茶陵縣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炎陵縣垃圾填埋場。(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5.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實施雅中直流等省際輸電通道和聯網工程,加快推進平江抽水蓄能電站、衡陽—炎陵天然氣支線管道工程建設。支持具備條件的縣市發展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智能高壓電網產業和煤電油氣能源產業。(省能源局、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6.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區域信息設施綜合改造、擴面,基本實現農村移動寬帶連續覆蓋,提升光纖固定寬帶覆蓋水平,加快5G商用步伐。健全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七)農村人居環境示范工程。

      以美麗鄉村示范、農村環境治理為重點,加快補齊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1.推進美麗鄉村示范。在醴陵市開展全域美麗鄉村示范創建,在瀏陽市柏加鎮、攸縣酒埠江鎮、平江縣加義鎮、汝城縣泉水鎮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在各縣市選取條件較好的村開展美麗鄉村示范創建。(省農業農村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重點推進“一規劃兩示范三創建四覆蓋”:“一規劃”即村莊規劃提檔升級;“兩示范”即淥水綜合治理示范、椒花水庫建設示范;“三創建”即創建整潔鄉村、創建美麗鄉村、創建精品鄉村;“四覆蓋”即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農村廁所革命全覆蓋、村莊清潔行動全覆蓋。支持創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八)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程。

      以生態屏障構筑、污染防治能力建設、流域治理為重點,提升區域內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和保護治理能力,厚植綠色生態優勢。

      1.構筑生態屏障。實施森林質量提升、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濕地保護、流域綜合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等生態工程,力爭2022年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9.9%以上,跨區域水質優良率高于國家考核目標,重要江河、湖泊、水庫等功能區水質監測達標率達到100%。推進實施廢棄礦山植被恢復和生態治理工程,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基金制度,支持建設綠色礦山和生態示范礦山。以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桂東縣、汝城縣、安仁縣、宜章縣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省林業局、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科技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嚴控污染物排放總量。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治理,推進重點地區污染場地和土壤修復治理,完善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體系。(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3.加強城市防洪和流域治理。加快實施醴陵市城市防洪及淥水玉皇閣保護圈加固、澄潭江二期治理,茶陵縣洣水河前農、瑤洣、深紅保護圈城市防洪建設等工程。繼續落實淥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加強淥水、洣水、永樂江、浙水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強化水安全保障能力。(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九)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工程。

      提高示范區基礎教育水平,增強醫療衛生保障能力,推動區域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促進教育醫療水平雙提升和社會保障一體化。

      1.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新建一批芙蓉學校,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提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信息化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區域內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支持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推動醫療服務三覆蓋。以湘雅醫院等省內優質醫療資源為依托,以瀏陽市人民醫院為平臺,聯合打造湘贛邊醫療聯合體和區域醫療中心。發揮瀏陽市社港骨傷科、集里中風專科等特色優勢,打造湘贛邊特色中醫醫療中心。加強湘贛邊鄉村醫生、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完善激勵機制,提高農村定向免費本科醫學生招生數量。大力推動區域內縣市二甲醫院全覆蓋、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全覆蓋、行政村衛生室全覆蓋。(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3.推進社會保障一體化。加強區域就業、人才和社會保障工作交流與合作。推動區域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職稱評定等各類標準互認。統籌推進區域內養老、失業、基本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政策基本一致。(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十)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推進示范區鄉村振興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設,深入開展鄉村文明提升行動。

      1.促進鄉村振興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積極引進世界銀行結果導向型貸款,以支持鄉村振興為目標,以財政政策為主,以義務教育、農村交通和政務服務等政策為輔,促進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政務局、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實施鄉村文明提升行動。選派科技和文化特派員赴示范區縣市掛任職,在示范區開展素質提升、文化下鄉、移風易俗三大行動。(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民政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四、政策保障

      1.財稅政策。加大對區域內縣市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革命老區轉移支付,以及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統籌考慮重大項目建設需求和債務風險水平,在分配新增政府債券時對湘贛邊區域給予傾斜。支持區域內市縣出臺貨運車輛購置融資貼息政策,省財政通過統籌相關專項資金給予一定比例補助。鼓勵引導貨運車輛落戶,對外地上牌的貨運車輛(不含黃標車)返湘落戶以及省內新增上牌的營運貨車,免收車輛牌證費。(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2.投資政策。設立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省預算內專項,對重大項目建設給予支持。省本級相關專項資金對區域內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優先考慮和適當傾斜。嚴格落實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級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地市級配套資金的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3.園區政策。支持區域內具備條件的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和調區擴區。支持與發達地區通過委托管理、投資合作等多種形式發展“飛地經濟”,探索建立資源整合、要素共享、收益分成的園區建管運營新模式。對區域內引進的“三類500強”企業投資的重大產業項目,根據需要實行“一事一議”。(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4.用地政策。對省級及以上重點項目開辟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優先辦理、限期審批。對“五個100”、“135”工程升級版等重大產業項目,以及深度貧困縣的脫貧攻堅、重要民生、重大基礎設施等項目用地指標確有不足的,根據省預留指標使用情況統籌安排。積極支持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區域內市縣增減掛鉤項目實施方案批復后,可以申請預支比例不超過批復面積30%、每年度面積不超過300畝的增加掛鉤項目節余指標。(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5.金融政策。鼓勵政策性銀行加大對示范區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各商業銀行參與示范區建設,支持示范區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建設社會治理、生態保護、鄉村振興與公共服務類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項目收益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市場化融資。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項目建設。鼓勵設立村鎮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鼓勵保險機構開發特色優勢農作物保險產品。(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銀保監局、湖南證監局、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6.對口幫扶政策。充分發揮省派駐村幫扶后盾單位作用,建立聯縣幫扶機制,加強人才、技術、產業、項目等方面的對口支援。鼓勵引導大型國有企業和非公企業與區域內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結對幫扶。(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工商聯、相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

      五、組織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推進示范區建設重大事項,研究解決重大問題。聯席會議辦公室各專項工作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加強省際協調,細化責任,抓好落實。省直各有關單位要按照職能分工,在政策實施、項目建設、體制創新、對外開放等方面給予支持,為示范區建設營造良好環境。長沙市、株洲市、岳陽市、郴州市和相關的10個縣市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抓好各項建設任務落地落實。

      2.推進重大項目。圍繞示范區十大重點工程,推進實施百大重點項目。各市縣要以項目為重要抓手,加快推進示范區建設。各項目責任單位要制定項目實施路線圖、時間表。省直各部門要加強指導,全力支持,在示范區形成支持項目建設的濃厚氛圍。對百大重點項目實施動態管理。

      3.實施督導評估。建立示范區建設進展定期調度評價機制,對重大事項、重點項目定期通報。探索建立與示范區發展相適應的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加強宣傳推介,及時總結示范區建設好的經驗做法,努力探索邊區、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模式和途徑,打造革命老區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典型范例。

      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xxx毛茸茸的亚洲| 亚洲av片劲爆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xxx| 亚洲成在人线av|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xxxxxx|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av永久无码|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