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4-08 08:56 信息來源:懷化警務
清晨六點,溆浦縣公安局水東派出所的值班室茶香裊裊。
民警童自然摘下老花鏡,輕輕擦拭著警號尾數2448的金屬牌。窗外梧桐葉沙沙作響,臺歷上“十二月退休”的紅色標記被晨光鍍上一層金邊——這位從軍17年、從警23年的老民警,正用分秒必爭的姿態丈量著最后的在崗時光。
▲眼看著離日歷上標注的日期越來越近,童自然正依依不舍撫摸著獨屬于他的警號。
“老童,又擦您那寶貝警號呢?”輔警小王探進頭笑道。童自然摩挲著溫潤光澤的警徽,眼角皺紋漾開:“當年在桂林當機械師那會兒,擦飛機發動機都沒這么仔細過。”
陽光掠過他胸前的黨徽,映出四十載光陰:從空軍機械師的晨霧,到出警現場的暴雨,那抹紅色始終鮮艷如初。
兩年前那場大火,至今讓年輕民警們心有余悸。居民樓濃煙翻滾,孩童的哭聲刺破夜空。“讓開!”童自然奪過年輕民警手中的濕棉被沖進火海,灼熱的氣浪掀飛了他的警帽。當他抱著男童撞開搖搖欲墜的門框時,突然斷裂的房梁重重砸在右膝上。
如今陰雨天,那道舊傷仍隱隱作痛,仿佛在訴說當年的驚心動魄。
暮色中,派出所后院的百年老樹下總飄著茶香。童自然捧著青瓷杯,和年輕民警講起1998年洪災中用門板救人的故事,“軍裝換警服,鋼槍變警棍,守護的初心不能變。”
他的聲音混著秋風,手在夕陽里比劃,恍若仍是那個在機艙里搶修戰鷹的年輕機械師。
寒露過后,戶籍窗口的姑娘們發現,老童的茶杯下壓著張泛黃的圖紙——是一張手繪轄區地圖,每條巷弄都用蠅頭小楷標注著獨居老人信息。“趁著記性還好,給你們留個指南。”
老童低頭整理著卷宗,陽光為花白的鬢角鍍上銀邊。檔案柜里,22本工作筆記整齊排列,墨跡漸淡,卻寫滿8000多個日夜的忠誠。
榮譽墻前,童自然的手指撫過“集體三等功”的銅牌。“這是我徒弟辦的第一個案子。”他指著2024年的結案簡報,渾濁的眼里忽然閃光。秋風吹散了他的低語:“得把該交代的都交代清楚啊......”
如今,他辦公桌的電子倒計時牌數字不斷跳動,數字每跳動一次,整理檔案的動作便加快幾分。但出警鈴響起時,他仍是第一個沖向警車的人。深秋的晚風卷起落葉,吹開他總忘記拉嚴的警服衣擺,露出內襯泛白的軍用背心——那是跨越兩個時代的見證,浸染軍營機油的厚重和警營硝煙的滾燙。
初春清晨,標注完社區重點事項的童自然,在日歷“十二月”上方畫上一道紅線。窗外梧桐枯枝間,嫩芽已悄悄冒頭,欣喜地等待春天。
童自然,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溆浦縣公安局水東派出所四級高級警長,1985年10月入伍廣西桂林39980部隊,負責空軍機械維修,任職中隊長,2002年10月參加公安工作,扎根基層派出所23余年來,先后榮獲個人嘉獎3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