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深加工項目
發布時間:2025-08-15 08:39 信息來源:懷化市生態環境局
經審議,我局擬于近日內批準《生物制品深加工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現就項目環評相關情況予以公示。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我局來信來電或在我局網站意見征集欄目進行反映。
聯系地址:懷化市鶴城區府前路2號(懷化市市民服務中心C棟四樓410)
郵編:418000
聯系電話:0745-2719310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在公示期內(2025年8月15日-2025年8月21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生物制品深加工項目 |
建設地點 |
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市黔城鎮高新區生物基產業園 |
建設單位 |
洪江市泓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湖南義格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項目位于洪江市境內,租賃洪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洪江市)株山片區生物基產業園標準廠房5000 m2;總投資56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新建一條魚油膽固醇制維生素D3粉生產線及一條新鮮豬腦制動物腦膽固醇生產線,共設兩個生產車間,三個倉庫,一個鍋爐房及其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生產產品方案為:維生素D3粉1000t/a、動物腦膽固醇20t/a;副產品:氨水8.6t/a、豬腦渣247.65t/a。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施工期的環境影響。落實報告書中的按照揚塵防控“6個100%+2”要求,重點做好施工場地揚塵污染防治工作,減小噪聲和揚塵污染,落實水土保持措施。 2. 廢水污染影響。生產過程工藝廢水經蒸餾或靜置分層后與設備清洗廢水、地面清洗廢水及其他生產廢水統一收集至廠區廢水接收池(容積200m3)后,一并排入園區配套污水處理站(處理能力400m3/d,處理工藝為“初沉池+調節池+混凝沉淀池+氣浮機+水解酸化池+厭氧池+缺氧+高負荷曝氣池+一沉池+二沉池+清水池”)處理后,經園區污水管網排至洪江市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外排沅江;初期雨水經廠區初期雨水池收集后排至配套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經園區污水管網排至洪江市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外排沅江。園區配套污水處理站排放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標準。生活污水采用化糞池預處理后直接經園區污水管網排至洪江市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外排沅江。 3. 廢氣污染影響。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分別在各產污工序通過管道收集,統一送至尾氣處理系統(冷凝回收+兩級活性炭裝置)處理后,經33m高排氣筒(DA001)排放;產生的含氨廢氣由管道統一送至氨氣回收裝置處理后,經33m高排氣筒(DA001)排放;產生的含塵廢氣采用布袋除塵器處理后,經33m高排氣筒(DA001)排放;生物質鍋爐廢氣采用布袋除塵器處理后,經30m高排氣筒(DA002)排放。DA001排氣筒有機物、顆粒物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相應二級標準限值要求,其中氨、臭氣濃度排放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2排放限值;DA002排氣筒污染物排放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表2相應“燃煤鍋爐”標準限值要求。加強設備設施管理,采取密閉或負壓操作等措施,確保企業邊界VOCs(以NMHC計)、甲醇、氯苯類、顆粒物濃度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限值要求,氨、臭氣濃度符合《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1新擴改建二級標準。廠區內VOCs(以NMHC計)無組織排放監控點濃度符合《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附錄A中表A.1規定的限值。 4. 固體廢物污染影響。蒸餾殘渣、廢催化劑、反應母液、廢活性炭(生產工藝過濾與有機廢氣處理產生)、廢冷凝殘液、廢硅膠板、廢包裝袋(沾染危險物質)等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的危險廢物,須委托具備危險廢物處置資質單位進行規范處置,并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危險廢物貯存須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要求。沾染危險物質的廢包裝桶、瓶統一收集后交由原廠家回收利用;未沾染危險物質的廢包裝物、純水制備產生的反滲透膜與廢活性炭、鍋爐軟化水系統產生的廢樹脂、鍋爐燃燒灰渣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中相關規定要求,并落實綜合利用措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交由園區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5. 噪聲污染影響。選用低噪聲工藝和設備,采取隔聲、消聲、減振等措施,確保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要求。 6.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影響。按照《報告書》及相關技術規范要求落實分區防滲、防腐措施,并按要求規范設置地下水跟蹤監測點監測水質,一旦發現地下水水質發生異常,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并及時上報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7. 其他。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風險防范措施。嚴格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建立內部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明確機構、人員、職責和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管理,制定并落實生態環境監測方案,根據監測結果不斷優化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確保環保設施穩定正常運行和污染物的穩定達標排放。按要求設置初期雨水收集池與應急事故池,確保非正常工況、事故狀態下,各類污(廢)水均得到妥善處置。加強企業環境風險防控、預警和應急體系建設,落實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及時完成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備案工作,加強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建設,儲備應急物資,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全面提升企業環境風險防控和環境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嚴防突發環境事件發生。
|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