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生態持續向好 懷化首次記錄到近危物種紅頸濱鷸

發布時間:2025-09-30 16:21 信息來源:懷化市生態環境局

近日,通道萬佛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在保護區附近的濕地水域,發現兩只體小靈動的灰褐色水鳥。經鑒定,該鳥類為紅頸濱鷸,屬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物種,這是該物種首次在我市被記錄到。


據了解,紅頸濱鷸是鷸科濱鷸屬鳥類,體長約15厘米,是典型的小型涉禽。其最顯著的特征是翅上具明顯白斑,夏羽時頭、頸、肩呈紅褐色并綴有黑褐色縱紋,冬羽則轉為灰褐色,下體呈白色,嘴與腳均為黑色,易于辨識。

“它們常集群活動于沿海灘涂、河口、湖泊等濕地生境,以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為食,行動敏捷,覓食時頭部會不停上下點動。”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動物學教師朱樂強介紹,作為洲際遷徙鳥類,紅頸濱鷸繁殖于西伯利亞北部凍原地帶,越冬時經渤海灣、長江口、珠江口等濕地抵達東南亞至澳大利亞,在中國主要為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遷徙過境鳥。“此次現身內陸山區的通道萬佛山附近,打破了其偏好在沿海生境活動的常見規律,實屬罕見。”

通道萬佛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主任陸安忠介紹,紅頸濱鷸的首次現身,不僅印證了當地濕地生態的完整性,也為懷化鳥類分布名錄補充了新記錄,為遷徙鳥類研究提供了珍貴樣本。今年在此區域還記錄到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鹀;鷹鸮、紅腳隼、燕隼、鵲鷂等二級保護野生鳥類以及黑翅長腳鷸、灰翅浮鷗、灰頭麥雞、林鷸等野生鳥類。

近年來,懷化加強濕地保護修復,開展了河岸增綠護源三年行動,累計完成660公頃河岸綠化修復工程,濕地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鳥類資源從230種增長到336種,增長率46.1%。持續開展常態化巡護值守,連續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候鳥保護行動”“雷霆行動”等專項執法行動,保護了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