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31 15:47 信息來源:懷化市發改委
一、上半年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三城一區”,扎實開展“奮戰開局年見到新氣象慶祝百周年”行動,全力做好“六穩”“六?!惫ぷ?,全市經濟呈現高開穩走、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順利實現“雙過半”,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著力保持經濟增長,主要預期目標絕大部分超額完成,增速排名全省靠前。上半年,全市GDP、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2.0%、14.3%、20.8%、26.0%、22.9%,排名分別居全省第4位、第4位、第1位、第3位、第9位,增速分別高于預期目標4.0個、6.3個、10.3個、15.5個、17.4個百分點;非稅占比35.0%,居全省第9位(由低到高排序),同比下降2.17個百分點,但差預期目標5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1.3%,低于預期目標8.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12位。
(二)著力建設“三個高地”,制造業實現快速增長,發展動能加快轉換。產業動能穩步增長。加快建設“六大基地”,1-6月,工業用電量累計增長25.8%、居全省第2位,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0.7%,貢獻率靠前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7.1%、55.5%,6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規模工業產值占比達30%以上。房地產業恢復性增長,1-6月,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23.1%和20.8%,銷售面積居全省第5位。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加速融合發展,1-6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7%。創新動能更加強勁。深入推進“五大計劃”,1-6月,申報高新技術企業69家,新登記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68家,引進科技創新人才162名;全市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35.2億元,同比增長16.6%,占GDP比重為15.7%。懷化高新區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升級為國家級孵化器。開放動能更加活躍。積極推進“五大開放行動”,上半年,新引進簽約東旭集團等項目39個、總投資104億元,其中“三類500強”企業項目7個,引進數量居全省第3位;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265.3億元、增長36.2%。成功開通“懷化-北部灣港”鐵海聯運班列。
(三)著力擴大內需市場,項目投資來勢較好,消費潛能進一步釋放。投資加快增長。1-6月,產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24.8%、207%,產業投資占比53.5%。舉行兩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6月新開工并入統的5000萬以上項目63個。1-6月,333個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61.7億元、為年度計劃的65.1%,其中211個重點產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0.9億元、為年度計劃的66.6%。納入省“三高四新”戰略產業項目的5個重大產業支撐項目、3個科技創新攻關項目、5個產品創新強基項目投資完成進度分別超序時16.6個、29.4個、12.6個百分點。消費持續恢復。1-6月,限額以上石油及制品類、汽車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7.7%、38.4%,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30%以上。接待國內外游客3453.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78.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7%、78.9%。
(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市場活力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穩步增強。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出臺《關于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將“集中辦公、集合查驗、集成審批”作為“放管服”改革的機制保障,有力提升了政務服務效率。深入務實開展企業幫扶。財政金融穩健運行。1-6月,地方稅收增長27.17%,地方稅收占GDP比重為4.4%、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增長15.0%,存貸比68.1%、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全省首創推出“懷化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發放一般貸款351億元,實現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企業效益大幅改善。1-6月,規模工業企業利潤增長51.0%,五新鋼模、久日新材、長江精工等重點企業營收增速超過25%。市場主體更加活躍。截至6月底,新登記市場主體19757家、增長7.8%。“五好”園區及專業化建設有力有效。制定《懷化市加快產業園區專業化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2021-2023年)實施意見》,召開全市推進園區專業化建設現場觀摩會。1-6月,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增長24.95%,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比達64.6%、較上年末提升3.7個百分點。
(五)著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區域實現協調發展。鄉村振興工作全面鋪開。扎實開展脫貧攻堅領域“十看十排查”專項行動,將5484戶邊緣易致貧戶、4161戶脫貧不穩定戶全部錄入系統并實施實時監測。市、縣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全市共選派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1356支3020人,均已到村開展工作。鄉村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懷化生產基地加快建設。全域推進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年內可達100萬畝。精準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和生態綠色食品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1-6月,生豬出欄、存欄分別增長22.9%、15.8%,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2.1億元、增長9.3%。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力推進“六無一全”“五治”行動,完成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14個;新建鄉鎮污水處理設施35個,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25個;完成農村改廁33570個。城市功能形象持續提升。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城市創建工作持續推進。開展城市環境衛生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集中解決一批市民反映強烈的城市管理問題,實現了城區“水清、河暢、街凈、景美”。截至目前,全市改造老舊小區210個,新增停車位1000個,新建5G基站800個。
(六)著力改善民生質量,堅決守住安全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民生支出穩定增長。1-6月,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74.3%。民生實事加快推進。28項省重點民生實事提前完成4項,21項達到序時進度。就業形勢總體平穩。1-6月,新增城鎮就業2.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上半年,全市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0%、15.1%,增速分別居全省第5位和第1位。公共服務不斷完善。新建芙蓉學校16個,新增公辦園學位12021個。15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建制鄉鎮衛生院項目完成建設。全面完成參保全覆蓋目標任務。生態環境治理卓有成效。1-6月,城區空氣質量評價優良率為96.1%,49個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100%,14個縣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源地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物價水平保持穩定。1-6月,CPI上漲0.6%,漲幅低于去年同期3.3個百分點。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有序推進。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加快構建免疫屏障,全市目標人群新冠疫苗接種進度為98.05%。糧食安全保障有力。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68.37萬畝,為目標任務的100.7%。啟動34.5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全市、市本級累計化債進度分別為84.2%、97.9%,債務率分別較年初下降3.7、4.7個百分點。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1-6月,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8%、9.1%。成功應對8輪強降雨,無因洪災亡一人、垮一庫一壩。
上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制造業發展后勁不足。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從供給側看,制造業后續快速壯大的支撐明顯乏力:1-6月,制造業投資占比(17%)同比降低3個百分點,制造業貸款占比2.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新增“四上”企業37家(僅占全省的2.7%),其中制造業僅3家。二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因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企業經營壓力加大。據價格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圓鋼、螺紋鋼、線材普線、普通平板玻璃等工業生產原材料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32.2%、27.4%、30.0%、30.8%。三是投資增長制約較多。占比較大的工業投資增長疲軟乏力,上半年增長5.2%,其中制造業投資僅增長2.8%,工業技改投資不增反降、降幅達到33.5%。受征地拆遷、土地報批等項目前期工作滯后影響,部分省市重點項目未開工或進展緩慢,截至6月底,34個省重點項目中有3個未開工,333個市重點項目中有9個未開工。四是外貿形勢不容樂觀。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速低于預期目標8.7個百分點,二季度增速較一季度下降35.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我市出口體量太小,全市外貿實績企業僅70家左右,部分縣市外貿僅靠1-2家企業支撐,抗風險能力弱,數據起伏大。同時,受國內外大環境、人民幣升值較多等因素影響,影響外貿企業利潤和接單生產積極性。五是部分領域風險和壓力需要高度關注。如:生豬養殖領域,截至6月底,豬肉價格連續13周下跌,部分地區生豬價格已跌破成本線,生豬出欄虧損200元以上/頭,養殖戶生產經營壓力持續加大。財政稅收領域,“三?!?、債務付息等剛性支出持續攀升,財政支出平衡壓力加大。節能減排領域,在全國同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背景下,我市目前規模以上工業六大高耗能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比重達76.41%,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任重道遠。能源供應領域,初步測算,全市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缺口達25萬千瓦,能源保供壓力較大。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重點圍繞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三城一區”的總體戰略定位,對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旗幟鮮明抓產業,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一是加快專業化園區建設。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五好園區”的要求,優化園區產業布局,持續發力建鏈強鏈延鏈補鏈,推動上下游產業配套集聚集群發展,加快建設一批成熟園區、專業園區、特色園區。二是扎實推進產業鏈發展。重點培育生態文化旅游、現代商貿物流、電子信息、醫養健康(中藥材)、農產品加工、橋隧裝備制造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三是加大規模企業培育。認真篩選一批具有良好成長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重點培育,盡早入規納統,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四是圍繞產業抓招商。堅持高位招商,主要領導親自出馬招大項目。用好親情招商,持續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辦好一年一度的懷商大會。推動以商招商,依托現有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
(二)凝心聚力抓項目,增強投資增長后勁。一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嚴格落實“五個一”“一清單四制度”工作機制,落實“容缺預審”、“信用承諾”,實現“拿地即開工”、“承諾即動工”,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度,重點推動“三高四新”產業項目、省市重點項目、中央預算內項目和專項債項目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二是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調整優化重點項目考核內容,加大項目前期工作權重,引導縣市區和部門協調推進項目建設和項目前期工作。抓緊謀劃一批重大項目,盡快發布全市第二批市級重點項目。三是推動招商項目快速落地。針對產業招商項目存在的“簽約容易落地難”的瓶頸問題,成立招商項目落地服務工作小組,強力推進全市招商簽約項目按期落地開工。
(三)統籌協調促城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是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大街小巷綜合環境治理,加強污水源頭治理,加強城區地下管網提質升級,推進太平溪補水、綠化、亮化、美化工程。二是培育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粗加工、精加工、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突出抓好“一縣一特、一特一片”,大力發展山地精細農業,加快培育壯大水果、中藥材、茶葉、油料、畜禽、種業等百億產業。強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三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抓好農村“廁所革命”,積極開展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創建。四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做好易返貧致貧人口監測、就業幫扶、產業幫扶、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兜底保障等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四)精心謀劃強載體,增強創新開放發展新動能。一是搭建更高水平開放平臺。精準謀劃和推動懷化國際陸港和懷化國際(東盟)物流產業園建設,啟動鐵路口岸項目建設,常態化開行“懷化—北部灣港”鐵海聯運班列,強化建設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門戶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的平臺載體支撐。二是打造高層次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懷化高新區特色產業承載區建設,力爭躋身全省改革創新試點園區。大力推進懷化經開區文創園創建國家科技和文化融合示范基地,不斷完善懷化文旅廣體云平臺、一機游懷化等平臺建設。
(五)千方百計優服務,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一是扎實開展營商環境大提升攻堅行動。落實好《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若干措施》,開展“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大行動,推進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大整治大疏通。二是推動政務服務大提升。加快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做到“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網上辦”,深入開展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三是扎實開展企業精準幫扶。市縣兩級選擇250家重點幫扶企業,扎實開展“產業鏈互聯互通”“科技幫扶進企業”“稅務服務直通車”三大主題活動,建立完善掛號銷號機制、請示報告機制、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六)堅持不懈惠民生,切實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堅持“人物同防”,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積極推進疫苗接種,盡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二是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扎實推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存量見底、增量零增”,謀劃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三是全力推進為民辦實事。制定實施解決城鄉居民崗位、學位、床位、車位、廁位、梯位“1+6”文件,千方百計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四是抓好財源建設和債務化解。完善財源稅收綜合治理機制,實現財政收入規模增加、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嚴格執行化債方案,切實落實“六個一批”,確保剛兌產品不爆雷、到期債務不違約、輿情事件不發生。五是牢牢守住安全底線。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持續抓好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專項整治,做好能源保供、防汛抗旱救災物資儲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