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于《湖南日報》6月2日02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夏濤 通訊員 彭鳳華 米婕僡
位于湖南版圖“鼻尖”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是湖南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橋頭堡”;銅仁市大龍經濟開發區,則是貴州“東聯”發展的戰略支撐。貫徹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兩地如何做文章?
5月下旬,新晃與大龍簽署協議,共同推進新時代湘黔大(龍)新(晃)經濟協作示范園建設,推動兩地產業園區規劃同圖、產業同頻、要素同價、設施同網、服務同園,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區域協作產業鏈,攜手打造邊界地區協同發展新標桿。
資源互通,跨界賦能
近日,懷化國際陸港·新晃港,產自貴州大龍的砂石、碎石等原材料,從這里裝車運往長株潭地區的商砼企業。
為何選擇從新晃港發運?“因為鐵路運價下浮的比例不同。”新晃臨港事務中心主任關本清說,大龍站鐵路貨場歸成都鐵路局管轄,而新晃站鐵路貨場歸廣州鐵路局管轄,管內運輸運價下浮最高可達64%,而跨局運輸運價下浮最高只有38%。
新晃優化與貴州接邊地區的公鐵聯運模式,支持周邊企業發展。大龍經開區冶煉企業需要的鉻鐵礦,可通過公鐵海聯運,從非洲礦區直達廠區,運輸時間、成本大大壓縮。
新晃充分利用大龍經開區熱力資源,與大龍經開區蒸汽運營企業簽訂蒸汽直供框架協議,從大龍熱電廠架設蒸汽管道直達新晃產業開發區。不久前,新晃還與中廣核玉屏核小堆熱源供應公司簽訂熱源供應戰略合作協議,以保障園區企業蒸汽需求的進一步擴大。目前供熱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
新晃鋇礦資源豐富,探明儲量超4.5億噸,有“中國鋇都”之稱;大龍經開區正在打造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新晃在為大龍園區企業提供鋇礦原材料的同時,也邀請企業來新晃發展。“大龍經開區一家大型新材料企業正準備將研發基地、生產基地落戶新晃。”新晃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楊廷超透露。
產業共融,優勢互補
區域協同發展,產業共融是關鍵。在新晃產業開發區和大龍經開區,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在產業鏈上形成配套、實現共融的企業不在少數。
走進新晃產業開發區湖南麥金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只見生產區一片繁忙,各條生產線正在趕制訂單。“公司產品遠的賣到歐美、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近的,在貴州大龍經開區,就與18家企業建立廣泛合作。”該公司負責人張印國說。
大龍經開區積極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新晃產業開發區則成功獲批省級化工園區,打造50萬噸高碳鉻鐵基地。兩地在發展規劃上形成戰略耦合,在園區產業上形成優勢互補。
新晃產業開發區內企業湖南盛合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主打產品是碳酸氫鈉、碳酸鈉、硫酸銨等工業級化工原料。“我們的原材料之一,就來自大龍經開區的匯成新材料公司生產的硫酸鈉。”盛合公司負責人方葵說,利用對方的硫酸鈉生產碳酸鈉,再返銷給對方,形成原材料相互供給。
方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對方如果從重慶等地采購碳酸鈉,運費要200多元每噸,而從距離不到10公里的新晃采購,運費只有10多元每噸。對方每年需采購碳酸鈉超3萬噸,光運費成本就節省近600萬元。
大龍經開區入園企業449家,新晃產業開發區入園企業134家。“目前,大龍經開區90%的化工企業與新晃產業開發區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楊廷超介紹。
協作共贏,打造標桿
湘黔兩省對湘黔邊區經濟協作發展高度重視。早在2021年,湖南省發改委出臺《湘西地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將“大(龍)新(晃)經濟協作示范園”建設,作為全省打造“全領域多層次開放平臺”的重點任務。
為推動大(龍)新(晃)經濟協作示范園項目早日落地,2025年,懷化市和銅仁市兩地黨政主要領導兩次座談,簽訂共同推進兩市區域合作發展框架協議、共建共享西部陸海新通道懷化國際陸港戰略合作協議。擬定大(龍)新(晃)經濟協作示范園建設、文旅科技、陸港建設、就業服務、社會治理、跨省通辦等10個方面專項合作規劃。
雙方對首批合作事宜進行明確,包括制定大(龍)新(晃)協作示范園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秀從高速慶寨互通事項、推進跨省供氣供熱項目、實現兩地公交互通、大新公鐵聯運合作、推進規劃協同等。同時,建立區縣領導會商機制、協作推進工作機制等。
兩地負責人均表示,雙方共建新時代湘黔大(龍)新(晃)經濟協作示范園,打破省際政策壁壘的“籬笆墻”,構建園區產業發展新生態,努力實現“1+1>2”的聚合效應,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